《桥码头的传奇》
903 0 0

桥码头的传奇:

须期巨阙修顽劣,总盼昆冈纳腐糟。

        古老而神奇的周家店集镇三面环水,北面紧邻平原。在通往南面的方向,是闻名遐迩又美丽的樊溪湖,优雅的横亘在万花喷香的原野边。交通要道,湖波起舞,往来通商,小舟接送,极其不便。尤其是周家店在古代,就是北通津潺,南达常沅的陆路交通要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东汉年间,由当时敕封到此的樊员外拨出银两三万,选定枯水季节和樊陂堤与荷花池一道建设,樊陂堤西面靠山修筑荷花池,在樊陂堤以东的湖中间,北从周家店集镇,南抵张家栗山修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堤。长108丈,堤高1丈8尺,堤面宽1丈8尺,完工后大堤两边尽栽柳树,这也就是柳堤的由来。柳堤西面也就命名为樊溪湖。堤中间修了一座石拱桥,桥跨度2丈6尺8寸,宽1丈8尺,高1丈8尺。过往商船放下桅杆便可并列通过。堤的两侧均设有装卸码头。经过近一千七百多年的变迁,由于长江下游与洞庭水系河道的淤塞,导致水位逐年提高,原来的高程已不能满足需求,年年雨季堤身桥面被水淹没。于清高宗乾隆10年(1746)由地方绅士大家合议,上报公署,获拨官银一万两。利用枯水季又把柳堤加高1丈,把原来的岩拱桥拆除拱顶,把桥礅加高九尺。上面用大血稠方木做桥樑,铺上株木方枕,用寸厚杉木板作桥面,板缝均做鸳鸯缝接合。桥上面修一组凉亭,两边共八根金丝楠木柱头,两边均设齐腰高的木栏栅,伴随条形座板,方便路人旅途疲劳而歇息。盛夏初秋,年青的伙子们站在栏杆上或俯冲跳水,或仰蹬销魂。或飞旋逐浪,或击水扬波,好不开心。屋架构飞檐单层斗拱莲花雕饰,屋尖六角翘脊玄鸟临风,屋面青瓦凌波福头寿滴,屋顶中间有玄葫芦镇脊。柱头与桥栏、桥梁、桥板,均以桐油浸抹底,粟油精涂细罩面,既呵护排斥风雨,更防腐不畏潮湿。

亭南有联:

喜有官亭凌碧水,

恭迎贵客访屠沽。

横额为:雲蒸霞蔚。

亭北有联:

迈步鹏程千万里,

归来御赐五车书。

横额为:忠君爱国。

亭中有两联:

   (一)

有水何奇,一龙飞越樊溪水;

修桥惠众,千载永铭功德桥。

   (二)

凉亭叙古,春风醉客秋迷雁;

热点谈今,冬雪蹓冰夏戏波。

        周家店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的百日场,每逢春季,桥面上有篮提竹笋、野芹,藜蒿,鲜鱼虾、禽蛋,时令鲜蔬。也有篓装猪仔、鸡鸭鹅仔、小猫狗,更有索牵小牛、驴、羊、槽仔猪,还有犁担、拖箍、打将木等农用物资。伴随着茶卤蛋、甜酒挑,油粑粑等配套小饮点缀,真是热闹非凡。有诗可证:

丰盈物产似香醪,贸易公平信誉高。

宽厚待人迷远客,屠沽市场领风骚!

        进入夏季,诱人流涎的红杨梅,各类鲜红的熟桃子,青里透黄的甜梨子,好看略酸的媚李儿,金黄醇澄的甜枇杷,晰白迷神的藕笔尖,水灵红彤的大柿果。各类瓜菜,青红椒,园蔬、山珍,共同汇聚成一个果品风骚的大王国,一个香溢八方醉人心脾的博物园。还有艾蒿、菖蒲、粽叶子,蓝儿,筲箕、篾货一满场。尤其端午前后的龙舟竞赛,更是人山人海,整个柳堤和旁边的一个小土岗鸡儿岭是挤得水泄不通。有诗为证:

凉亭极目赏龙舟,人海翻腾锦鲤游。

击鼓喧嚣争首冠,樊溪健仔竞风流!

        迎来秋天,满场的菱、莲、红桔、柿类、栗类,菌类,土特产品不可胜数。农付产品推车载,驴马驮,好一派满满的丰收气息,家家扶得醉人归,热闹非常,迷人心田。有诗为证:

菱莲桔柿栗争娇,谷米花生最弄潮。

坐贾装船盈远去,行商解囊醉琼瑶。

       又是冬临,年货产品可谓是玲珑满目,别有地天。有土特产,蘑菇、薯、芋、果、花生等,山特产,兔、雉、山鸡、竹鸡丶斑鸠,黄狼等,水特产,鱼,龟,鳖,野鸭、八达子、对鹅等。家禽似锦,野味飘香,有的说是赛常德,更有自诩小香港。有诗为证:

桃源洞里可悠闲?可比屠沽却汗颜。

客往人来多热闹,嫦娥探首倚窗间。

        每天在堤两边码头上装卸货物的更是热闹非凡,尤以劈柴,松枝靶,烟包(茅草绞股类)山竹,楠竹、桂竹、杂类、蔸类、竹扫把、蓑棕等。猪、鸡、土特产品,农副产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四季鲜果等。客商催进涌出,好不热闹。周家店的《桥码头》也因此誉播常、沅、益,名达岳、汉、荆。

        解放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街道上修建了一座约50KW的小型水电站,为了满足发电用水的需要,把货物码头转至万家山儿边,将原桥码头连桥和凉亭一并拆掉,把桥礅的方整石挖出来,将桥洞填满泥土,和柳堤形成一个整堤。将挖出来的块石运到离桥码头以南三百米处。在张家栗山开挖了一条宽50米的溢洪道,溢洪道下游用方整石和大片石修了一个长50米,宽15米的消力池,消力池的外面同时修起了一座八米跨度的石拱樊溪桥。这消力池共有30级用片石砌成的阶梯,终年水声淅淅,遇洪流则波涌滔天,声震百里。远近渔民都用手撒网沿岸边捕鱼,收获丰歉因人而异。

        1972,年随着治理山湖的大势所趋,开挖了撇流新河道,这新修的石拱桥又转移到了凤对岗,建成了十二米净跨的石拱樊溪桥至今巍然屹立在樊溪湖口上,承载着为祖国建设腾飞发展日夜往来的车辆。紧邻樊溪桥修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拦水闸,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变迁,诠释着岁月的沧桑,述说着一个个美好的人间故事。也因此,昔日的桥码头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牢牢的尘封在老人们曾经的记忆中,消逝在年青人感到迷茫的传说里。后人有诗一首赞道:

樊溪激荡涌天边,阻断交通步借船。

员外赐银三万两,乡民筑路两条连。

石桥低陷千秋后,木枕高升一笑前。

闸堵鱼欢嬉碧水,凉亭永记忆清泉。

编辑于2024-04-20 11:01:46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认证
湖南省 - 常德市
为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极学习、理解、探索、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