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笔记整理 罗雨笙
2K+ 1 0

文/罗雨笙

近来翻阅过去的笔记,东汉王充《论衡》,我为它做的大量笔记,今整理出来以原文的摘要形式以飨读者。

现代人称王充为无神论者,在文中他深入浅出,步步递进,据理说服,揭示着富贵贫贱后面的天命之理,接近道家学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逢遇篇》笔记: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簿能浊操,遇在众上。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人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于小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或无技能而以色幸。

邂逅逢喜,遭触上意,故谓之遇。春种谷生,秋刈谷收,求物物得,作事事成,不名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为遇。若天授地生,鬼助神辅,禽息之精阴庆,鲍叔之魂默举,若是者,乃遇于。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论,又就遇而誉之,因不遇而毁之,是据见效案成事,不能量操审才能也。

《累害篇》笔记:

凡人仕官有稽留不进,行节有毁伤不全,罪过有累积不除,声名有暗昧不明,才非下,行非悖也;又知非昏,策非昧也;逢遭外祸,累害之也。非唯人行,凡物皆然。生动之类,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内……

修身正行,不能来福;战栗戒慎,不能避祸。祸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已力,故谓之福;来不由我,故谓之祸。累生于乡里,害发于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

行百行,作万事,嫉妒之人随而云起,枳棘钩挂容体,蜂虿之党啄螫坏操,心身完全者谓之洁,被毁谤者谓之辱;官升进者谓之善,位废退者谓之恶;完全升进幸也,而称之;毁谤废退,不遇也,而訾之;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屈平洁白,邑犬群吠,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固庸能也。伟士坐以俊杰之才,招致群吠之声。

或曰:“言有招患,行有召耻,所在常由小人。”夫小人性患耻者也,含邪而生,怀伪而游,沐浴累害之中。何招召之有?公侯以下,玉石杂糅。贤士之行,善恶相邑。夫采玉者破石拨玉,选士者弃恶取善。夫如是,累害之人负世以行,指击之者从何往哉!

《命禄篇》笔记:

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喜矣。故命贵,从贱地自达;命贱,从富位自危。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命贵之人,俱求独得,并为独成。贫贱反此,难达难遇,难得难成。获过受罪、疾病之遗,失其富贵,贫贱矣。是故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逾。

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于天,故坦荡恬忽。虽其贫贱,使富贵若凿沟伐薪,加勉力之趋,致强建之势,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无命之人,皆得所愿,安得贫贱凶危之患哉?然则或时沟未通而遇湛,薪未多而遇虎。仕宦不贵,治产不富,凿沟遇湛,伐薪逢虎之类也。

有才不得施,有智不得行,或施而功不立,或行而事不成,虽才智如孔子,犹无成立之功。世俗见人节行高,则曰:“贤哲如此,何不贵,”见人谋虑深,则曰:“辨慧如此,何不富?”贵富有命禄,不在贤哲与辨慧。故贵贱在命,不在智愚;贫富在禄,不在顽慧。

淮南书曰:“仁鄙在时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贾生曰:“天不可与期,道不可与谋。迟速有命,焉识其时?”夫富贵不欲为贫贱,贫贱自至;贫贱不求为富贵,富贵自得也。春夏囚死,秋冬王相,非能为之也;日朝出而暮入非求之也,天道自然。命贫以力勤致富,富至而死;命贱以才能取贵,贵至而免。才力而致富贵,命禄不能奉持,犹器之盈量,手之持重也。器受一升,以一升则平,受之如过一升,则满溢也;…前世明是非归之于命之,命审然也。

信命者,则可幽居俟时,不须劳精苦形求索之也。犹珠玉之在山泽,天命难知,人不耐审,虽有厚命,犹不自信,故必求之也。如自知,虽逃富避贵,终不得离。如信命不求,谓当自至,可不假而自得,不作而自成,不行而自至。夫命富之人筋力自强;命贵之人,才智自高。若千里之马,头目蹄足自相副也。精学不求贵,贵自至矣;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富贵之福,不可求致;贫贱之祸,不可苛除也。由此言之,有富贵之命,不求自得。

信命者曰:“自知吉,不待求也。天命吉厚,不求自得;天命凶厚,求之无益。”夫物不求而自生,则人亦有不求贵而贵者矣。人情有不教而自善者,有教而终不善者矣,天性,犹命也。而天命当然,虽逃避之,终不得离。故夫不求自得贵之欤!

《气寿篇》笔记:

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触值之命,谓兵烧压溺。二曰强弱寿夭之命,谓禀气渥薄也。兵烧压溺遭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极,不至百之前者,气自不足也。夫禀气渥则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始生而死,未产而伤,禀之薄弱也。

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充实坚强,其年寿;虚劣软弱,失弃其身。天地生物,物有不遂。父母生子,子有不就。禀气薄,则虽形体完,其虚劣气少,不能充也。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竭湿干者夭。何则?禀寿夭之命,以气多少为主性也。

近百岁之命,是其正也,譬犹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禀受也。

圣人禀和气,故年命得正数。气和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长寿人。近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

《命义篇》笔记: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死生者,无象在天,以性为主,禀得坚强之性,则气渥厚而体坚强,坚强则寿命长,寿命长则不夭死;反之则寿命短则早死。故言有命,命则性也。至于富贵所禀,犹性所禀之气,得众星之精。众星在天,天有其象。得富贵则富贵,得贫贱象则贫贱,故曰在天。在天如何?天有百官,有众星。天施气,而众星布精,天所施气,众星之气在其中矣。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小大之所授也。故天有百官,天有众星,地有万民,五帝,三王之精。……

传曰:“说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故曰正命;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故曰随命;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之外,而得凶祸,故曰遭命。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气之时,已得吉凶矣。夫性与命异,或性善而命凶,或性恶而命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使命吉之人,虽不行善,未必无福;凶命之人,虽勉操行,未必无祸。孟子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性善乃能求之,命善乃能得之。性善命凶,求之不能得也。行恶者,祸随而至。

且命在初生,骨表著见。今言随操行至,此命在末,不在本也。则富贵贫贱皆在初禀之时,随操行而至也。

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人有命,有禄,有遭遇,有幸偶。命者,贫富贵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以命当富贵,遇当盛之禄,常安不危;以命当贫贱,遭当衰之禄,则祸殃乃至,常苦不乐。遭者,遭逢非常之变,若成汤囚夏台,文王厄牖里矣。以圣明之德,而有囚厄之变,可谓遭矣。变虽甚大,命善禄盛,变不为害,故称遭逢之祸。命善禄盛,遭逢之祸,不能害也。譬犹水火相更也,水盛胜火,火盛胜水。遇者,遇其主而用也。虽有善命盛禄,不遇知已之主,不得效验。

《率性篇》笔记: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

王良,造父称为善御,能使不良为良也。孔子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未入孔子之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扬唇吻之音,聒贤圣之耳,恶至甚矣。孔子引而教之,渐渍磨砺,阖导牖进,猛气消捐,骄节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斯盖变性使恶为善之明效也。

夫肥沃饶埆,土地之本性也。肥而沃者性美,树稼丰茂;埆者性恶,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其树稼与彼肥沃者相似类也。地之高下,亦如此焉。使人之性有善有恶,彼地有高有下,勉致其教令之善,则将善者同之矣。

天道有真伪。真者固自有与天相应,伪者加知巧,亦与真者无以异也,何以验也?禹贡曰“璆琳琅玕者,此则土地所生,真玉珠也。然而道人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兼鱼虾之珠,与禹贡璆琳皆真玉也;然而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

凡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

《偶会篇》笔记:

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适偶之数,非有他气旁物厌胜感动使之然也。

无禄之人,商而无盈,农而无播,命贫,居无利之货;禄恶,殖不滋之榖。

《骨相篇》笔记:

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表候者,骨相之谓也。

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同自相似。异气殊类,亦两相遇,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夫两相不钧而相遇,则有立死;若未相适,有豫之祸也。

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故知命之工,察骨体之证,睹富贵贫贱,犹人见盘孟之器,知所设用也。善器必用贵人,恶器必施贱者;尊鼎不在陪厕之侧,匏瓜不在堂殿之上,明矣。富贵之骨,不遇贫贱之苦;贫贱之相,不遭富贵之乐,亦犹此也。器之盛物,有斗石之量,犹人爵有高下之差也。器过其量,物溢弃遗;爵过其差,死亡不存。论命者如比之于器,以察骨之法,则命在于身形定矣。

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贵贱贫富,命也。操行清浊,性也。非徒命有骨体,性亦有骨法。性命亦于形体明矣。

禀气于天,立形于地,察在地之形以知在天之命 ,莫不得其实也。

《本性篇》笔记:

九州田土之性,善恶不均。故有黄赤黑之别,上中下之差。水潦不同,故有清浊之流,东西南北之趋。人禀天地之性,性五常之气,或仁或义,性术乖也;动作趋翔,或重或轻,性识诡也;面色或白或黑,身形或长或短,至老及死不可变易,天性然也。余固以孟轲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孙卿言人性恶者,中人以下者也;杨雄言人性善恶混者,中人也。若返经合道,则可以为教;尽性之理,则未也。


从王充的《论衡》笔记中我摘录节选了这些,并进行了整理。诣在说明,古人对人生善恶,富贵贫贱的分析,有着深刻的描绘和揭示,有别于今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昭示出来,以飨读者。

佛道讲:人为善,福虽未至,祸以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为善必昌,若为善‘不昌’,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若为恶‘不殃’。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昌,昌尽乃殃。

这就进一步揭示如何改善自身的本性及命运。从另一角度补充了王充的宿命观念。

中华文化越千年,古今一体道相通也。大家细品,这也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启示启迪。

初2012.11.21


编辑于2024-05-14 23:15:39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认证
北京市 - 北京城区
根基深厚,慧性圆明,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