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气与经络感传
文/双鱼仙龙
中医针灸常讲究得气,
就是施针者手下的沉滞感。
病人相应部位出现酸麻重胀感,
普遍认为得气效果会更好,
临床会发现截瘫的病人,
病损脊髓平面以下,
是针灸不出来得气的!
能得气的部位都是,
深厚肌肉较多的位置。
末端的穴位比如十宣,人中,
也很难得气,
这就说明得气要有条件,
就是神经肌肉功能的正常,
以及反射弧的完整!
在脊髓水平及以下,
存在着大量的局部反射弧,
它们维系着大量的非自主的局部反射活动。
这与得气以及经络感传关系密切!
肌张力升高及其变化是“经络现象”和“气感”的基础。
在肌张力升高的基础上再出现,
肌张力升高和肌张力降低交替进行的周期性变化,
就产生肌张力振荡。
肌纤维的张力振荡,
最终都会触发自主神经的各种相关的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将接收的信息传导大脑,
经大脑整合,
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各种“经络现象”或 “气”感。
经络感传这种观象,
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艾灸、通电、按压,
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
经络感传的性质,
因刺激原和个体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针刺多感酸、胀、重、麻;
艾灸则出现热气感;
低频脉冲电可有电麻感;
按压可有胀、麻等,
一般呈带状、线状或放射状,
其感传路线与经络主干的分布基本相符,
有的还出现表里经之间,
手足同名经之间的互传现象,
感传速度一般缓慢,
能为受试肴清楚描述,
而且可呈双向性传导。
这种传导可被机械压迫或局部注射麻醉剂所阻断,
刺激一旦停止,
感传也就逐渐减弱及至消失。
经络感传现象还可表现为,
沿经络抽痛、皮疹、脱毛和,
引起皮肤出现红线、白线、皮丘带、过敏带、麻木带等特异现象。
经络感传现象,对于研究经络实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