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文:王小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这诗句,可不就是我心底那面澄澈的镜鉴?老去?迟暮?这桑榆晚照,分明是我生命锦缎上霞光初绽的序章。
讲台伫立二十余载,日日与青春蓬勃的容颜相逢。快步入五十岁的年轮于我绝非樊篱,倒似一道清溪,新活地注入求知的瀚海。每一份教案,我仍如初执教鞭时那般用心研磨,笔尖跋涉过的纸页早已堆积如山;课堂之上,我竭力让每句点拨都如星火,引燃思想的辉光。那一刻,奇妙的喜悦便在心田悄然滋生,仿佛自己亦是新绿,与少年们一同啜饮着智慧的琼浆。《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诚哉斯言!我仍在孜孜以求啊,向少年学,向岁月学,向这奔涌不息的时代学;那些年轻跃动的思维浪潮,不正日夜丰盈着我灵魂的田园?
霞光正炽,何惧鬓边霜染?晨起揽镜,时光雕琢的纹理固然已在眼角眉梢安营扎寨,然那眉宇间的神采,眼底的光亮,何曾有过半分颓唐?霜雪般的发丝,被我梳成流云髻,如月色倾泻的银练,清雅自持。健身房里的汗水,换来腰身的挺拔依旧,似讲台上那棵经年的常青松柏;容颜的光泽亦被精心养护,犹如案头甫展的画卷,墨痕犹润,纸页尚温。
课间,我常倚窗而立,目光漫过操场,少年们奔跑跃动的身影,是春日里最鲜亮的音符。那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竟也神奇地蒸腾起我心底蛰伏的溪流。倏然彻悟:生命的长短岂囿于年轮?更在于灵魂如何回应每一缕擦肩而过的、跃动的青春气息。伴他们奔跑,我的步履亦轻盈如鼓点,恰似晚霞与朝霞,本就脉流着同一腔滚烫的热血?
清越的铃声送走了喧腾,教室归于沉寂,斜阳的金粉温柔地铺满讲台、课桌。我独自在讲台前驻足,指尖轻抚过平滑的台面,粉笔灰将余晖染成金粉,落在指尖。我深知,纵然光阴无声奔流,讲台上这五十岁的剪影却从未停歇:那求知的眼神依旧如淬炼的星火,那挺立的身姿始终是青山的模样。纵使西天已燃起烈烈晚霞,我心中的那片光华却愈发明亮升腾,只为托举更多年轻的羽翼。生命的华章在点燃中铸就,又何须介怀是否已近薄暮?
晚霞漫天,其壮丽竟不逊朝阳分毫。只因它是太阳跋涉一日后,以自身熔金化火写就的史诗,那燃烧过的轨迹,将整个天际都铺作了温暖而崇高的舞台,一场献祭般的盛典。
作者简介:王小容,湘中涟源人也,执教鞭于渡头塘中学。廿载耕耘讲台,敬业不辍;终日教诲学子,呕心沥血。
青春尽付黉门,素志长存教化。粉尘写春秋,无言胜千言;诗书养性情,有癖寄高怀。
闲来执笔作小诗,聊以自娱;静处观心得淡泊,独守清明。
正所谓:半生传道守方寸,一纸云笺写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