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乳山赋
彭晓
夫胶东胜境,黄海明珠,有山巍巍兮名曰大乳。拔海凌虚,峰呈乳秀;涵灵毓瑞,形神俱殊。北枕乳湾之静,南襟沧溟之浮。东列群岛为障,西延半岛作枢。山环水抱,云蔚霞舒,实乃蓬瀛别境,阆苑仙都。
予观夫山势崔嵬,气象万千。晨迎旭日,赤霞尽染峰巅;暮送斜晖,青霭徐萦壑渊。春敷繁锦,千林竞秀;夏展澄荫,万木争妍。秋岭燃枫,天孙织就;冬峦裹素,鲛人裁编。四序殊观,各领其先。陟绝顶以骋目,见洪波之浩渺,觉宇宙之无边。浪涌若奔,似骊龙之戏水;云垂欲堕,如湘女之拂弦。
至若人文渊薮,德泽绵长。圣母垂慈,化峰永驻;乳娘献哺,大爱无疆。昔者三霄圣母,为弭灾殃,力镇九鳌,身化石岗。双峰化乳,哺育孤郎;义妹相伴,永峙海疆。及至烽火岁月,红色乳娘,解衣衣人,推食食殇。三百慈媪,恩深似海;千余婴孺,泽被如阳。异姓而成骨肉,非亲更胜嫡堂。
且夫景域经纶,匠心独运。以慈母为魂,以颐生为本。狮角争雄,壮士吐虹霓之气;欢苑流韵,游人醉风月之馨。琉璃净界,现药师之宝相;福星湾畔,闻渔父之棹音。耕钓知机,得濠濮之趣;海天骋怀,极逍遥之情。母爱文化,续百代之火;康养圣境,修四时之真。
况若典仪隆盛,誉满四方。母爱佳节,情深意长。馨兰献瑞,德润梓桑。拜母台前,仰坤仪之厚载;圣像园内,瞻彤管之流芳。孟母三迁,铸亚圣之器;岳娘刺字,砺武穆之刚。懿范煌煌,垂型今古;慈晖蔼蔼,沐溉夷邦。
噫唏!大乳灵山,合道自然。南峙乳峰,北颂乳媛,地灵人杰,同耀华笺。今逢盛世,旅业昌繁。若骊颔之珠耀,似丹穴之凤翩。迎寰宇之宾朋,汇瀛洲之英贤。愿圣母之慈晖,永耀乎四海;冀乳山之灵韵,长泽于九天!
[个人简介] 彭晓,笔名东尧,男,1957年生,重庆开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诗词学会、重庆楹联学会理事,开州诗书画院院士,原开州诗联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风联韵》。作品入编多部大型典籍,多次荣获各种奖励及荣誉称号。
山海凝慈风 ,文赋颂母恩
——品《大乳山赋》之我见
文艺评论/王本海
山水文章最忌空泛,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协会、重庆市楹联协会理事彭晓先生的《大乳山赋》却以山海为纸、人文为墨,将大乳山的灵秀与深情写得入木三分。若以五字联点题,"山海凝慈风,文赋颂母恩"恰可尽括其神韵——山有乳峰凝天地之慈,海孕人文载古今之恩,而这篇赋文,正是对这份山海情怀与母爱精神的深情礼赞。
大乳山之奇,奇在自然与人文的浑然天成。赋中"拔海凌虚,峰呈乳秀"的山形,本是地质造化的奇观,却因"圣母垂慈,化峰永驻"的传说有了温度。那双峰若乳的轮廓,既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成了母爱符号的具象化——三霄圣母镇鳌化峰以哺孤郎,让山石有了慈悲的灵性;烽火年间乳娘"解衣衣人,推食食殇",更让这片土地的母爱从神话落到人间。山水不再是冰冷的景致,而是承载着"非亲更胜嫡堂"的情感容器,正如联中"山海凝慈风"所言,山的巍峨与海的浩渺,都因这份绵延的慈爱而有了灵魂。
赋文之妙,妙在以辞章载精神,用笔墨传深情,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彭晓先生笔下的四季之景各有风骨:春繁夏荫、秋枫冬雪,皆与"洪波浩渺""浪涌若奔"的海景相映,于壮阔中见细腻;人文叙事更是层层递进,从神话传说到红色记忆,从"琉璃净界"的清幽到"母爱佳节"的盛景,将"母爱文化续百代之火"的脉络清晰铺展。文中"孟母三迁""岳娘刺字"的典故穿插,让个体的母爱升华为民族的精神基因,而"拜母台前仰坤仪,圣像园内瞻流芳"的描写,则让这份情感有了可触可感的当代回响。这般"文赋颂母恩"的笔法,让抽象的母爱化作具体的山海、故事与场景,读来既有辞赋的典雅之美,更有情感的共鸣之力。
今日之乳山,早已不是孤立的峰峦,而是"旅业昌繁""迎寰宇宾朋"的文化地标。赋中"以慈母为魂,以颐生为本"的定位,让自然景观与人文传承相得益彰——游人登峰可观海之浩渺,入苑可感母之温情,在山海间体悟"耕钓知机""海天骋怀"的逍遥,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读懂母爱无疆。这种将自然之美、人文之厚、时代之盛熔于一炉的呈现,恰是"山海凝慈风,文赋颂母恩"的生动注脚:山因慈而灵,海因恩而阔,文因情而远。
读罢全文,方知大乳山的魅力,不在奇景胜境的堆砌,而在那份贯穿古今的母爱精神;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主席、开州诗书画院院士、原开州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彭晓先生《大乳山赋》的价值,亦不在辞藻的华丽,而在以赋为桥,让山海的灵韵与母爱的深情跨越时空,直抵人心。这山海间的慈风,这文赋里的恩情,终将如黄海浪潮般,在岁月中生生不息。
王本海个人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本海(字木心,号一合)
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等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1965年2月,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
职业: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二、教育背景
大学文化,获渭南市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兼具工科与人文双重学术背景。
三、社会职务
国际作家和作曲家协会联合会会员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强国》栏目组首批特聘高级智库专家 教授级高工
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总策划/总编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海浪花文学艺术中心法人代表
四、文学艺术成就
1. 文学创作
赋体文学:创作《百城百赋百诗》系列,涵盖《开州赋》、《重庆赋》、《遵义赋》、《延安赋》、《井冈山赋》、《中华赋》等,以史诗性叙事融合地域文化与红色基因,独创“四维文化透视”模型。
诗歌散文:作品入选《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诗书画精品典藏卷》,获“功勋诗人”称号;散文《故乡的吹烟》《美丽乡村五通》多平台发布。
小说故事:著有《鲤鱼劫——血色山河中的一尾神话》等地方传奇。
2. 音乐创作
原创歌曲百余首,如《祖国的霞光》《这面旗帜》《雄奇山水新韵重庆》《非遗中国》等,作品入库全国KTV,由贺筠筠等歌唱家演绎,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金奖”。
歌词特色:凝练时代主题,兼具艺术性与传唱性,如《红岩朝露》弘扬红色文化,《研盘湾之歌》抒写乡愁。
3. 学术研究
编著《巴渝王氏160字辈诗库暨巴渝王氏世系图》,系统梳理家族文化。
非遗研究:参与古遗址考察,推动“非遗+诗文”创新范式。
五、荣誉奖项
国际中华诗歌总会“一级作家”(1999-2009年度60名之一)
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2010年)
中国世纪大采风“德艺双馨艺术家”(2019年)
遵义市红花岗区“优秀文艺工作者”(2019-2024)
六、文化活动
策划组织文化采风80余场,如北京百瑞谷、吉林非遗考察等活动。
2018年参与《中国乡村》线上春晚,2020年主导30余场线上文艺培训。
作品展播于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香港卫视文旅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主流平台。
七、创作特色
赋体创新:融合骈偶句式与时空对话,如《西柏坡赋》以四季喻精神传承。
跨界融合:贯通文学、音乐、非遗研究,形成“新古典主义”风格。
地域叙事:深度挖掘川渝文化,代表作《研盘湾赋》《鲤鱼城寨赋》《开州春橙赋》《雪宝山赋》《万州天生城赋》《奉节赋》《巫山赋》《石宝寨赋》《城口赋》《江津赋》《仪陇赋》《子云亭赋》《铜梁赋》《永川赋》《酉阳赋》等。
八、人物评价
“以赋载道,以歌咏志,其作兼具汉赋的鸿篇气象与现代文艺的传播力,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者。” ——《文化强国》栏目组评
其创作被赞“词凝日月,曲动山河”,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精神,个人经历体现“立本为基,汇海成澜”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