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花文艺】特推《水龙吟•研盘湾》作者:王本海、赏析评论:王汐雯


水龙吟•研盘湾

□王本海

 浦河潋滟仙环绕,岁月漫寻陈貌。望星寨顶,烟霞缥缈,山川襟抱。忆昔先人,垦荒锄草,梦怀情傲。念勤俭立家,本修德启,文芳志、贤才耀。

 //

曾历洪波狂啸,众齐心、护家园好。古房旧巷,依稀故事,家风未老。稻穗翻金,田畴凝翠,韵含丰峭。看研盘胜景,王氏根脉,永传荣耀。

(词林正韵•第八部苏轼体)


山河为证,文脉永续

——《水龙吟·研盘湾》的家族精神图谱全解

 文/王汐雯

国际作家作曲家协会联合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央新影频道《文化强国》栏目组首届特邀专家(教授级高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创新人才、中国当代散曲辞赋大家王本海先生的《水龙吟·研盘湾》以苏轼体之疏朗,融地理风物与家族血脉于一炉,更与开基祖王先述“勤俭立家本,修德启文芳。志道真贤俊,繁庭世荣光”的字辈诗形成跨时空共鸣,堪称一部镌刻在山水间的家族精神史诗。

 

一、开篇定韵:地理与血脉的双重锚点

 

“浦河潋滟仙环绕,岁月漫寻陈貌”以“仙环”二字破题,既写浦河萦绕的自然灵秀,更暗喻研盘湾作为王氏家族“根脉之地”的神圣性。“望星寨顶,烟霞缥缈,山川襟抱”三句,以星寨为眼、烟霞为幔、山川为怀,将地理空间升华为家族的“精神襁褓”——这里不仅是先人垦殖的故土,更是“立家本”的物质载体。开篇四句如画卷铺展,为后续的家族叙事奠定了“山河见证者”的宏大基调。

 

二、上阕溯史:从筚路蓝缕到文脉初兴

 

“忆昔先人,垦荒锄草,梦怀情傲”直溯家族起点,“垦荒锄草”四字具象化字辈诗“勤俭”二字,将开基祖“勤俭立家本”的训诫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场景。“傲”字更显先人在艰难中开创基业的豪情,让“勤”不再是苦役,而是带着尊严的奋斗。

“念勤俭立家,本修德启,文芳志、贤才耀”则直接化用字辈诗“勤俭立家本,修德启文芳”,实现词与家训的“无缝对接”:“勤俭立家”是生存之基,“本修德启”是精神之魂,“文芳志、贤才耀”则是“启文芳”的生动结果——德行滋养出文脉,文脉孕育出贤才,让家族从“求生存”迈向“立声名”。

 

三、下阕承续:从风雨同舟到家风永驻

 

“曾历洪波狂啸,众齐心、护家园好”转入家族发展的考验期。“洪波狂啸”既是自然灾难的写实,更是对家族韧性的试炼,而“众齐心”三字,恰是“立家本”中“家”的真谛——不仅是血缘共同体,更是危难时守望相助的精神联盟。这种凝聚力,正是“修德”所培育的家族向心力。

“古房旧巷,依稀故事,家风未老”以具象空间承载抽象精神,古房旧巷是“勤俭”“修德”的活态博物馆,“家风未老”则点出字辈诗精神的永恒性:物质会折旧,但“立家本”的初心、“启文芳”的文脉,在代代相传中始终鲜活。

 

四、收束升华:从田园丰饶到荣耀永续

 

“稻穗翻金,田畴凝翠,韵含丰峭”以田园盛景收束风物描写。“稻穗翻金”是“勤俭”的物质回报,“田畴凝翠”是自然对“修德”的馈赠,而“丰峭”一词尤见匠心——“丰”承“稻穗翻金”之实,对应“繁庭”之愿景;“峭”赋田畴风骨,暗合“志道真贤俊”的品格追求,让田园之美兼具物质丰足与精神挺拔。

“看研盘胜景,王氏根脉,永传荣耀”以直抒胸臆作结,“根脉”二字点出家族与土地的共生关系,“永传荣耀”则回应字辈诗“繁庭世荣光”的终极期许。从先人“垦荒锄草”的艰辛,到如今“胜景”中的传承,王氏家族以“勤俭”为基、“修德”为魂、“志道”为骨,终将“荣光”写进岁月长河。

 

结语:词为舟,脉为河,驶向永恒

 

这首《水龙吟》绝非普通的风物咏怀,而是王氏家族以词为载体的“精神家谱”。它让字辈诗的文字训诫化作“浦河”“星寨”的实景、“垦荒”“护家”的故事、“稻穗”“家风”的温度,实现了“立家本”的根基、“启文芳”的文脉、“真贤俊”的品格、“世荣光”的愿景在词中的完整呈现。当后人吟诵此词,看到的不仅是研盘湾的山河胜景,更是一个家族用二十代传承书写的答案——何为“家”?以勤俭立基,以修德铸魂,以文脉继世,以根脉永恒。这,正是王氏家族留给岁月的“水龙吟”。

编辑于2025-09-03 11:49:00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2)
欣赏佳作点赞支持佳作精彩评论留言
2星期前
欣赏佳作点赞支持佳作精彩评论推广宣传
2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