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转化之源
骶髂关节是骨盆环的组成部分,
有关节囊及坚强的韧带,
包绕增加其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该关节活动度很小,
主要是支持体重,
缓冲活动时带来的震动,
该关节有正常的滑膜软骨。
好多疾病都可以累及到此关节,
甚至首发于此并具有一定的特征,
例如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等等,
骶髂关节是人体力量转化之源。
由于活动的腰椎
和相对固定的骨盆的连接,
使得这个部位应力比较集中,
容易出现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
腰背肌筋膜炎、
小关节紊乱综合症等,
甚至是强直性脊柱炎
当韧带松弛时,
骶骨就不能固定于骨盆上。
导致静态不稳,
刺激腰骶干而产生疼痛,
在大跨步行走状态下.
胸腰段的脊椎结构为平衡,
骨盆旋转的反向旋转运动,
对于下腰痛的临床评价
和功能训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骶髂关节韧带有致密的
无髓神经纤维构成的
伤害感觉系统分布,
它遍及关节囊的整个厚度,
同时骶髂关节的前下方
与坐骨神经紧密相邻,
因此骶髂关节的病损
可能刺激其周围结构,
引起臀部腹部或腰椎间盘综合征。
骶髂关节是人体力量转化之源
传统武术讲“圈内打人,圈外推人”,
所谓圈内,即骨盆发力范围,
所谓圈外,即骨盆发力范围以外。
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骨盆与骶髂。就是用骨盆与骶髂发力,
就算是女子只要懂得,
骨盆骶髂的收束开张,
以致旋动来发力,
带动通身骨骼出击,
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人不足为奇。
骶髂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
力量可轻松折肢断臂。
传统内家武术讲的,
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
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
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
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
腹部抟气腰腹肌均衡,
收紧内压增大,
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
有力的内在支撑。
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
脊椎为轴的发力,
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
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
整体的感觉是劲力
从尾锥或是叫裆内
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
两腿的筋被抽紧,
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
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腾起来。
立丹田、较丹田、
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
天长日久骨盆骶髂敏感了,
就明白什么叫
“全身是一条大龙了”,
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
丹田区域的肌肉,
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除非扭伤了腰,
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
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
蕴含着最强的力量,
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
真正的本能之力。
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
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
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
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
心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
最强的就是脊柱和骶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