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赋》(文学版)
王本海•著
昆仑雪泻,肇启鸿蒙玉浆;唐古拉风,劈开坤舆天章。昔者洪涛漫野,舜咨四岳;禹承天命,钺镇八荒。玄圭映日而召黄龙,夔门劈云以锁溟沧;神龟负壤而截狂澜,息壤成峰以固大康。九载胼胝波上影,三过荆扉月下廊,终教江汉朝宗去,万姓讴歌乐未央。
若夫夔门雄峙,百川束甲会瞿塘。滟滪堆前,太白轻舟破浪;赤甲山畔,子美孤舟系愁。最是巫山神女,云鬟雾鬓映霞光:昔化慈航护千楫,今为天工导万艘。此乃乾坤独造之航标,实为天地自成之灯塔。白盐山月照竹枝,梦得吟风抒壮志;白帝城云托诗魄,伯玉涕泣感苍黄。三苏出蜀惊寰宇,务观听雨宿山楼。千年诗壁摩崖处,尽是骚人肺腑讴。
至若近代烽烟,百年血雨蚀金汤;吴淞口外,铁舰坚炮撼浦江。志士横戈擎赤帜,英豪化碧沃炎黄。逸仙宏略连寰宇,翔宇壮怀渡重洋。金沙夜渡寒星裂,钟山晓破战云戕。浪花犹染丹心色,长励儿郎振华邦。
观夫三峡平湖,非惟截云发电,更教洪患潜藏;双虹跨浪,岂独通衢达塞,尤谐鹭影徜徉。上海洋山,万轮衔尾连寰宇;浦东云厦,百丈琉璃接昊苍。江豚逐浪嬉新日,柳浪闻莺啭翠裳。尤叹神女凌虚立,航标永耀示津梁。
嗟乎!江流莽莽,奔雷挟电向苍茫;江魄铮铮,叩岳催山震大荒。探其源而知乾坤浩荡,溯其迹而识今古悠长,观其势而鉴民族刚毅,思其容而慕海宇宏彰。方悟神女非虚妄,天然航标启新航!
《长江赋》(科学版)
王本海•著
昆仑雪泻,肇启鸿蒙玉浆;唐古拉风,劈开坤舆天章。昔者洪涛漫野,舜咨四岳;禹承天命,钺镇八荒。玄圭映日而召黄龙,夔门劈云以锁溟沧;神龟负壤而截狂澜,息壤成峰以固大康。九载胼胝波上影,三过荆扉月下廊,终教江汉朝宗去,万姓讴歌乐未央。
若夫夔门雄峙,百川束甲会瞿塘。滟滪堆前,太白轻舟破浪;赤甲山畔,子美孤舟系愁肠。最是巫山神女,云鬟雾鬓映霞光:其峰海拔九百二十二,相对高程超六百丈,山体由三叠系灰岩构,岩层倾角六十五度,形成天然三角锥状地标。自战国《山海经》载"帝女居之",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详述其状,实为巴渝航道第一天然航标。舟人望其形而知险滩将至,观其位可避暗礁漩涡,此乃天地自成之导航系统,历万世而不移其向。
至若近代航运,科学考证愈发明彰:英国皇家海军一八四二年测绘图纸,明确标注神女峰为长江航道关键参照;一九三六年扬子江水道图,更以经纬度精确定量。今以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峰恰处长江转折一百三十五度急弯处,船舶在五公里外即可清晰辨识,实为自然造化之航标奇象。
观夫三峡成库,航道条件虽改善,然神女航标功用犹扬。上海洋山,万轮衔尾连寰宇;浦东云厦,百丈琉璃接穹苍。江豚逐浪嬉新日,柳浪闻莺啭绿杨。现代航标虽遍布江岸,然神女峰作为历史文化与自然地理双重地标,永耀千秋示津梁。
嗟乎!江流莽莽,奔雷挟电向苍茫;江魄铮铮,叩岳催山震大荒。探其源而知乾坤浩荡,溯其迹而识今古悠长,观其势而鉴民族刚毅,思其容而慕海宇宏彰。今以科学证传说,方知神女导航非虚妄,实乃天地大美合阴阳!
神话文脉开生面•科学慧眼证真章
一一论赋作传统看《长江赋》的突破性
文/汐雯
当我们重读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女意象,或是苏轼《赤壁赋》里"逝者如斯"的千古慨叹,不难发现传统长江书写始终在"神话寄情"与"人文咏怀"的轨道上运行。直到读到王本海先生的双版《长江赋》,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长江题材的创作,还可以有如此别开生面的写法。
回望历代长江吟咏,无论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怅惘,还是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长江在文人笔下始终是情感的载体。就连宋玉笔下那位"巫山神女",也终究只是文人寄托浪漫想象的符号。这些作品将长江的"自然属性"让位于"人文表达",虽成就了无数名篇,却也让长江题材的创作渐渐形成某种范式——重抒情而轻实证,尚意境而略真知。
而当我们带着这样的阅读经验打开《长江赋》,其突破性便愈发清晰。文学版中"昔化慈航护千楫,今为天工导万艘"的表述,已悄然为传统神话注入了现实意义;待到科学版以"海拔922米""岩层倾角65度"等地理数据重新定义神女峰,用英国海军测绘图纸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佐证其导航功能时,我们才真正领略到作者"破局"的勇气——原来"神女导航"不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更是可验证的自然智慧。这种"以科释文"的视角,在千年长江文学史上前所未见。
更令人赞赏的是,这种突破并非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新。当我们看到"神女峰"既保持着"云鬟雾鬓"的诗意美感,又具备"天然航标"的科学价值时,忽然明白:这才是对长江最完整的解读——既有前人赋予的深情,又有自然本真的理性。正如作者在科学版中既引用《水经注》的记载,又出示现代测绘证据,这种古今互证的手法,让长江的文脉与地理脉络完美交融。
从"大江东去"的豪情,到"神女航标"的新说;从纯粹的情感抒发,到文理兼备的立体书写,《长江赋》的突破让我们看到:当代赋作完全可以在保持传统韵致的同时,开辟新的表达维度。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大江时,或许会多一重认知——她不仅是承载千年文脉的文化之河,更是蕴藏自然智慧的地理奇观。而这,正是《长江赋》留给当代文学最珍贵的启示。
王本海人物介绍
王本海,字木心,号一合,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等,1965年2月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是集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于一身的跨界文化从业者,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长期深耕文学、音乐、文化传播与非遗传承领域,以“工科严谨+人文浪漫”的独特风格,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标杆人物。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本海
字/号:字木心,号一合
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5年2月
籍贯: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
职业: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核心特质:融合工科思维与人文情怀,擅长以传统文体书写时代主题,推动文化跨界传播
二、教育与职业背景
教育经历:大学文化背景,获渭南市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兼具工科精准思维与人文创作素养,为其跨界文化实践奠定双重学术基础。
职业方向:早年涉足工程技术领域,后聚焦文化创作与传播,深耕辞赋、诗词、歌词、散文等多元文体,同时主导文化活动策划与非遗传承项目,实现从“工程图纸”到“文化篇章”的跨界转型。
三、社会职务
1. 国际作家和作曲家协会联合会会员
2.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3.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4.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5.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强国》栏目组首批特聘高级智库专家(教授级高工)
6. 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总策划/总编
8.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海浪花文学艺术中心法人代表
四、主要成就与作品
(一)文学创作:以传统文体载时代新声
王本海在文学领域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尤其擅长赋体、诗词、楹联创作,独创“四维文化透视”模型(地理形胜—历史溯源—红色基因—当代图景),作品兼具古典风骨与现代气息。
1. 赋体文学:代表作《百城百赋百诗》系列,涵盖《开州赋》《重庆赋》《遵义赋》《延安赋》《井冈山赋》《中华赋》《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法治晨报赋》等。其中,《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以骈俪之笔勾勒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法治晨报赋》以“笔化龙泉之锷,纸成獬豸之裳”喻法治媒体锋芒,均发表于《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等权威平台,成为“以赋载道”的典范,评论家评论“一篇襄阳赋,半部中国史”。
2. 诗词创作:作品入选《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诗书画精品典藏卷》,获“功勋诗人”称号;2022年在《法治晨报》发表《七律·醉美故乡》《七律·观刘伯承铜像有感》《沁园春·八一节寄怀》《贺院线电影〈微山湖小八路〉拍摄圆满成功》等;2025年创作《满江红·九三阅兵》,前瞻性书写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况,获专业评论界高度认可;其七律《咏人民日报》《咏新华社》凝练媒体风骨,成为传统诗词现代转化的样本。
3. 楹联与散文:2025年建党节期间,遵义市诗词楹联协会为其对联作品推出专题版面;有声作品:散文《美丽乡村五通》、《故乡的炊烟》、诗词作品《赞普阳律师事务所及陈震、陈韩钦律师》、《贺遵义市红花岗区协会成功开通中华诗词子网站》、英文版《沁园春.赞刘新星》创作背景简介、《王本海题刘伯承元帅故居楹联鉴赏》、演讲稿《榜样之光--王本海为我们照亮逐梦征程》、人物对话《在铁轨与诗行间筑造文化桥梁--跨界大师王本海的创作人生》在燕赵有约官方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平台发布,著有地方传奇故事《鲤鱼劫——血色山河中的一尾神话》。
4. 学术编著:编著《巴渝王氏160字辈诗库暨巴渝王氏世系图》,以“诗文活化族谱”的创新形式,为家族文化与非遗传承提供实践方案、《研盘湾五行镇源记--木宅开基,石寨传脉,本辈承宗》、《歌曲创作黄金法则教案--写一首让大众共情传唱的“好歌”》。
(二)音乐创作:以旋律传递文化温度
作为高产音乐创作人,王本海累计创作原创歌曲200余首,坚持“歌词为魂、旋律为翼”,作品覆盖家国情怀、地域文化、榜样精神等主题,兼具传播度与思想性。
1. 代表作品:《祖国的霞光》(激昂抒发爱国情怀,成讴歌时代经典)、《这面旗帜》《穿过月亮的旅行》(呼应同名电影,以浪漫曲风编织情感梦境)、《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展现地域风光)、《非遗中国》(助力非遗传播)、《岳中之歌》《红岩朝露》(校园红歌)、《缅怀刘伯承元帅》《您从黄葛古道走来》(红色主题)《研盘湾之歌》(家乡情怀)、《初心灿若霞》(聚焦公益榜样,从“帮老人擦霜”“给孩子递书”等小事切入,让榜样精神可感可学)、《思路海浪花文艺之歌》(凝聚文艺群体理想)。
2. 传播与荣誉:作品由贺筠筠等知名歌唱家演绎,入库全国KTV,登陆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主流平台;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金奖”、“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三)文化传播与实践:搭建传承与创新桥梁
王本海以“文化使者”身份,推动文化落地与跨界融合,主导多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1. 红色文化传承:2023年春节前夕,牵头联合全国知名钢笔画家张根和、开州书法家谭周文、贺启财(野神)、田小波等,向刘伯承同志故居捐赠11幅书画作品;主导“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诗词书画征文征集活动”,吸引全国创作者参与,收到2000余首诗词、11幅书画作品,经评审后多平台推广,推动红色文化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2. 跨界实践:2023年参演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饰演“专注读报的乘客”),拍摄结束后深夜3点结合片场感悟创作同名歌曲,实现“影视表演—音乐创作”无缝衔接;其作品及事迹获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晨报》《城市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2022年8月30日《法治晨报》以整版篇幅报道其诗歌创作成就。
3. 非遗与智库工作:作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探索非遗现代转化路径;担任《文化强国》栏目特聘高级智库专家,为文化建设提供专业建议;主导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工作,策划多项文化活动,推动“文艺服务大众”理念落地。
五、荣誉奖项
1. 1999-2009年度:国际中华诗歌总会“一级作家”
2. 2010年: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
3. 2019年:中国世纪大采风“德艺双馨艺术家”
4. 2019-2024年:遵义市红花岗区“优秀文艺工作者”
5. 2022年:“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
6. 2022年:“《大国·大家》优选工程杰出艺术家优选人才奖”
六、艺术特色与评价
(一)艺术特色
1. 文体创新:融合骈偶句式与时空对话,独创“赋体叙事诗”,打破传统赋体“辞藻堆砌”局限,让古典文体承载现代主题。
2. 主题挖掘:深度绑定地域文化与红色基因,擅长从“小场景”写“大主题”(如以“街灯”“递书”等细节传递时代精神),避免口号式表达。
3. 跨界融合:贯通文学、音乐、影视、非遗研究,形成“新古典主义”风格,实现“工科精准架构+人文情感表达”的独特统一。
(二)外界评价
1. 《文化强国》栏目组:“以赋载道,以歌咏志,其作兼具汉赋的鸿篇气象与现代文艺的传播力。”
2. 专业评论界:“词凝日月,曲动山河”,其个人经历体现“立本为基,汇海成澜”的文化追求,作品本质是“新时代的《山河社稷图》”,以地理为载体、历史为脉络、赋体为形式,完成中华文明基因的解码与现代化转译,在当代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七、参考资料
1. 《法治晨报》2022年8月30日专题报道、2025年9月3日相关作品报道
2. 《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人物及作品报道(含《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等)
3.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贵州诗联》《黔诗红韵》发表记录
4. 陕西省诗词学会官方网站发表记录
5. 中央新影《文化强国》栏目组专家库名录
6.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名录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中心公众号及莆田市海浪花文艺官网
8.遵义市红花岗区作协红城诗韵、红城联墨、巷口诗韵等公众号
9. 城市头条、网易新闻、VV音乐、今日头条及主流音乐平台作品收录与传播数据
10. 相关荣誉奖项官方公告及证书
王本海人物简历.原载《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http://www.peoplezixun.cn/renwen/2025/0903/31242.html 王本海人物简介《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