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倭檄》作者:王本海、赏析评论/灵川

《讨倭檄》

王本海•著

夫天道煌煌,顺昌逆亡;人道汤汤,睦兴掠戕!

东瀛蕞尔,昔沐华光,承冠冕之泽,本应反哺报偿。奈何蛇虺为心,豺狼成性,千百年来,屡犯吾疆,恶积祸盈,罪障难彰!


明季海烽猖獗,寇掠南疆,焚庐毁穑,屠戮黔苍。燹烟蔽日,血沃寒原莽莽;哀鸿塞路,骨埋荒冢茫茫!甲午惊涛骤起,黄海衔冤,马关纳侮,台澎割裂,辽左痍疮。倾府库而赎国耻,割山河以暂偷安,九域吞声,神器蒙瘍!卢沟月冷,豺虎突墙,铁蹄所至,禹鼎沦亡。金陵卅万,冤魂未息于江浦;华北千里,焦土犹腥于夕阳。剖腹剜心,毒菌飞扬,白骨干村成狱;辱身役骨,血泪横江,苍生如芥罹殃!桩桩罪证,铁案昭彰;件件恶行,天地难藏!


既降之后,华夏宽仁,释俘弭兵,望其革面更张。然倭奴狡谲愈甚,祸心潜藏:窜青史以销罪迹,蛊惑愚氓;祭凶灵而逆天理,震荡玄黄!窃钓岛如鼠盗瓮,窥台海若蜮潜浪。结远盗以制近邻,扩武备而纵狂骧。军国残魂未散,戾气嚣张!


今我神州,器宇轩昂!五星耀彩,疆防固若金汤;重器凌霄,锐势直指天狼;军民勠力,志吞沧海汪洋;国运恢弘,威被遐陬八荒!痛定思痛,先烈之血凝碧;居安虑危,东瀛之恶须偿!若再窥吾藩翰,必令鲸鲵戮尽;倘敢犯我封疆,定教枭獍夷殇!


兹传檄天下,正告万方:凡轩辕苗裔,须砺剑熔魂,持赤诚以守土,掷颅脑而护疆;存道义诸邦,当扶正黜邪,共击悖德之辈,同维天理之常。倭奴若枯恶不悛,则虎贲百万,驾艨艟而碎魍魉;义旗蔽空,引霹雳以戮天狼!必使元凶悬首,凶逆尽僵,澄玉宇而昭日月,靖寰海以复纲常!


檄至如霆,声震遐荒;

勖哉兆姓,共固尧封!

华夏兆民 同启



笔锋如剑昭国殇•檄文铿锵振民魂

——评王本海《讨倭檄》

 文/灵川

檄文者,声罪致讨之雷霆,昭义明志之钟鼎。昔有骆宾王《讨武曌檄》光耀千古,今见王本海先生《讨倭檄文》气贯长虹。此文以铁史为骨、以正义为锋、以雅韵为脉,既承千年檄文风骨,又绽时代精神光华,字字凝雷,句句淬火,实为震世醒民之黄钟大吕。


观其史笔如铁,凿凿有痕。开篇即以“昔沐华光”与“蛇虺为心”形成恩义与背叛的强烈对照,立定诛心之基。继而纵贯千年罪证:明季倭寇“焚庐毁穑”的暴戾,甲午之役“马关纳侮”的国耻,抗战时期“金陵卅万冤魂”的惨痛,“毒菌飞扬”的反人类罪行——作者以具象史实为砖石,砌成不可撼动的正义高台。这种以细节承载厚重、让史实发声的笔法,使檄文超越情绪宣泄,成为镌刻民族记忆的纪念碑。


察其义理如剑,凛凛生寒。文章不仅鞭笞历史罪愆,更直刺当下病灶:篡改史籍的虚伪,参拜战犯的猖狂,觊觎钓岛的贪婪,搅乱台海的阴险。而在历数罪状后,笔势陡然昂扬,铺陈“五星耀彩,疆防固若金汤”的盛世气象,展现“重器凌霄,锐势直指天狼”的强国底气。这一抑一扬之间,既完成对侵略本质的彻底揭露,更昭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实现从历史控诉到现实宣言的升华。


品其文韵如钟,声声震耳。全文以阳韵为骨,“亡、戕、彰、苍、茫”诸韵如战鼓连绵;骈散结合处,“天道煌煌”与“人道汤汤”相映成辉,“五星耀彩”同“重器凌霄”彼此呼应。至若“蛇虺”“豺虎”之喻直指本质,“戮尽”“夷殇”之词尽显决绝,既得《文选》檄文之雅正,又具新时代语境之锐气,形成刚健中含典雅、磅礴处见精微的独特文风。


真正传世檄文,当是精神的火炬。王本海此作,以笔墨为锋镝,刺穿历史迷雾;以文章为号角,唤醒民族记忆。它让我们深刻领悟:铭记苦难非为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守护和平;声讨罪恶非为煽动对立,而是坚守正义捍卫文明。在百年变局的当下,这样的文字既是对牺牲的祭奠,对现实的警策,更是对民族气节的淬炼。

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讨倭檄》以其深沉的史家良知、凛然的正道担当、精湛的文学造诣,树立起当代檄文创作的新标杆。它必将如星火传续,激励华夏儿女在铭记中砥砺,在警醒中奋进,共同守护这用血火换来的锦绣山河。

编辑于2025-11-18 13:49:10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