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中华蒋氏统谱》的千古之缘
4 0 0

苏轼与《中华蒋氏统谱》的千古之缘

作者•蒋燕记

在博大的中华文化的殿堂里,总有一些奇特的因缘,穿越漫长的岁月时空与我们相遇,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发生交集。这种文化因缘的世代传承,宛如璀璨的星辰大海,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苏轼——北宋文坛的巨擘,其诗词文章、书画才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但是,苏轼与《蒋氏宗谱》以及中华蒋氏的渊源却鲜为人知。

《蒋氏宗谱》承载着中华蒋氏家族的繁衍变迁、兴衰荣辱。当苏轼的名字与《蒋氏宗谱》连系在一起,一段传承千年的历史佳话由此展开。这其中既有文人雅士的深厚情谊,也蕴含着中华蒋氏家族文化传承的庄重与神圣。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对于大文豪苏轼和蒋之奇来说,是他们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们同科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也开启了彼此间长达数十年的深厚友谊。在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意气风发,觥筹交错。蒋之奇与苏轼同桌而坐,他向苏轼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家乡宜兴那如诗如画的溪山胜景,并诚邀苏轼前往做客。苏轼被蒋之奇言语中的美景所打动,当即与他订下“鸡黍之约”,这看似不经意的约定,却成为了他们日后深厚情谊的开端,也为苏轼与宜兴、与蒋氏家族的缘分埋下了重要伏笔。

此后,苏轼的人生跌宕起伏,在历经了宦海沉浮后,他感叹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是,他与蒋之奇的友谊却始终如初。熙宁年间,苏轼通判杭州,特意到宜兴探望好友,一踏入这片土地,便被那秀丽的山水美景所倾倒,他当即写了一首《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 聊随物外游。有书仍懒著。 水调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此时的他,心中便萌生出在宜兴买田筑室、卜居终老的想法。蒋之奇得知后,全力支持他,还致信宜兴县令,为苏轼觅得善卷洞附近黄墅村的一处田地,并嘱咐自己的亲属蒋公裕为苏轼经营这块土地。元丰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贫病交加,生活陷入了困境。年届五十的他渴望找一个理想之地安度“残年”,而宜兴的田产在此时成为了他的希望。在黄州移汝州的途中,苏轼一路沿江东下,时任江、淮、荆、浙发运使的蒋之奇多次与他在金陵、润州见面,共同商议苏轼上表乞常州居住及宜兴买田筑室之事。最终,苏轼上表乞居常州获准,宜兴买田筑屋事成,这其中离不开蒋之奇的大力帮助。

蒋之奇在文学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造诣。元符二年(1099年),他以太中大夫、翰林侍读学士徙知汝州。香山寺住持怀昼,派人邀请他到香山寺鉴赏据传为唐代道宣律师的弟子义常写的一篇记载妙善公主如何在香山化身为大悲菩萨的文章。蒋之奇读后深为感动,于是稍作润色,并撰赞诗一首附在篇末。在他走后第二年,香山寺住持便把他润色过的《香山大悲菩萨传》和赞诗,勒石于香山寺内。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蒋之奇的文学修养和对佛教文化的兴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当时的文化界的影响力。苏轼与蒋之奇虽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在文学、文化上的交流与共鸣从未间断,他们的诗词唱和,成为彼此精神世界的慰藉 。

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赵佶继位,时任枢密院大学士蒋之奇请勅纂修《蒋氏宗谱》,端明殿大学士苏轼在病中奉旨校修并作序。因是上喻恩准,故谱边饰以腾龙图案,后世称其为“蒋氏龙边谱”, 又因苏轼作序,亦称之为“蒋氏苏谱”。

此次奉旨校修《蒋氏宗谱),苏轼的生命已经到了晚年,但是,他依然怀着对蒋之奇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蒋氏家族文化传承的崇敬,挥笔写下了《纂修蒋氏宗史序》。在序文中,他追溯了蒋氏家族的起源:“周室初兴,同姓封国五十有三,而文武周公之祚,又三十有二。《左传》载:‘凡、蒋、邢、茅、胙、祭,皆周公之胤也。’周公旦之三子伯龄公为蒋氏封姓祖。”他详细叙述了蒋氏家族从封姓祖伯龄公开始,历经迁徙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和丰功伟绩:“其间号最盛者,莫如𠙶(ou)亭支焉。如:孟、通、休、政、玄(一作元),五龙名于汉;係、伸、偕、仙、佶,五贤名于唐。诏旌忠节者,义兴县子俨公也;史标文学者,义兴县公义公也。”苏轼以其如椽巨笔,为记载和丰富蒋氏家族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华蒋氏家族文化的传承厥功至伟。之后历次续修,他的这篇序言都成为了《蒋氏宗谱》中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而世代相传。

时序演进到900多年后的2022年,由蒋伯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锦棠策划,总经理蒋红雨任执行主任;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蒋子龙担任主编;蒋鸿林、蒋述尤、蒋燕记担任执行主编;蒋东升、蒋国祥仼主审,蒋经韬任终审并作首序;由香港创艺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中国现代文艺出版社于2022年3月首次在全球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华蒋氏统谱》,是中华蒋氏3000多年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华蒋氏统谱》,苏轼的《纂修蒋氏宗史序》成为《中华蒋氏统谱》文献中最为光辉灿烂重要篇章。统谱分上中下三册,共计220余万字,上追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蒋氏始祖伯龄公,下到当代740万蒋氏族人的人文风貌,上下跨越中华五千年、蒋氏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位学者评价《中华蒋氏统谱》,“是用‘最真实完备的人文史料,最为科学实用的编辑体例,最具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最具美感大气的装帧艺术’,为中华蒋氏的先人和后人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实现了中华蒋氏几代人未竟之宏伟宿愿。”

苏轼的《纂修蒋氏宗史序》,不仅仅是对蒋氏家族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体现了中华蒋氏家族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家族通过宗谱记录世系繁衍、人物事迹,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同时,这也是苏轼与蒋之奇友谊的见证,他们的友谊跨越了时空和仕途的起伏,在这篇序文中得以永恒。从琼林宴上的初相识,到后来在生活、仕途、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支持与交流,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 。

如今,当我们翻开《中华蒋氏统谱》,品读苏轼撰写的序文(详见《中华蒋氏统谱》第490页文献选登),仿佛能穿越千年时光,感受到苏轼与蒋之奇之间真挚的情谊,以及那个时代文人雅士对家族文化的敬重与传承。苏轼的文字,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中华蒋氏家族的历史,也让后人得以窥探到那段精彩的岁月。而最新发行的《中华蒋氏宗谱》,作为蒋氏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蒋氏家族的集体记忆,在岁月的流转中,将这份珍贵的历史和人文故事世代相传(本文作者时任《中华蒋氏统谱》执行主编)。


附录:

《纂修蒋氏宗史序》

宋•苏轼

周室初兴,同姓封国五十有三,而文武周公之祚,又三十有二。《左传》载:“凡、蒋、邢、茅、胙、祭,皆周公之胤也。”周公旦之三子伯龄公为蒋氏封姓祖。余阅蒋氏宗史,肇封汉水之东,迁封弋阳之郡,采邑如漆水辽城,大族如乐安鄠杜,丰功懋德,愈远而愈足征,递汉中叶,则有兖州良二千石、诩公四世孙——大将军、九江逡遒侯,九子皆封,散籍江左。

云阳侯默公,卜居阳羡滆湖东;𠙶(ou)亭侯澄公,卜居阳羡滆湖西。其间号最盛者,莫如𠙶(ou)亭支焉。如:孟、通、休、政、玄(一作元),五龙名于汉;係、伸、偕、仙、佶,五贤名于唐。诏旌忠节者,义兴县子俨公也;史标文学者,义兴县公义公也。陈、隋、唐建金陵,曰蒋州,盖以江南蒋氏之盛欤!盛于汉,盛于唐,尤盛于宋。我宋祥符五年,希鲁公唐以六经第,于徐奭榜进士,占本邑之开科,擅儒林之硕望,修宗祠四十九间,辑宗史二十二卷。逮颖叔先生,益修祖业,再集家章。更设义学若干楹,义田若干亩,重树大宗碑于祠之东庑、𠙶(ou)亭侯碑于祠之西庑。持其已谱者、未谱者属成于余,新例井然,余亦何容赘一辞!欧阳少师云:“义兴一乘,半为颖叔家乘可也。”其言岂虚誉哉。

颖叔公,讳之奇,号𠙶(ou)南,伯龄公九十世孙,嘉佑丁酉与余同第章衡榜进士,又举贤良方正,授左朝议大夫,充宝文阁侍制权,知开封府,兼畿内劝农使、上柱国大将军、弋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诏判观文殿大学士。

宋建中靖国元年辛巳春丙辰之吉(公元 1101 年 3 月)赐进士第礼部尚书兼端明殿翰林侍读大学士苏轼奉旨为同年进士蒋之奇纂修宗史撰。

注:苏轼《纂修蒋氏宗史序》详见《中华蒋氏统谱》第七编第五章第一节《古谱序跋选粹》第P490页。

Screenshot_20250727_224743_com.huawei.photos_edit_590744998046670.jpg3315415f189f7c5a387c0f5a4c878b83.jpg26c2102cfc4baa4986d0615c44dec731.webpf52a269ed58d6084e3dfeceb8cfcfde9.jpgScreenshot_20250726_100853_com.tencent.mm_edit_549832330000847.jpgScreenshot_20250726_100904_com.tencent.mm_edit_549821554210692.jpg

编辑于2025-07-28 02:36:28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陕西省 - 商洛市
扎根生活 翱翔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