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滩赋
夫银滩胜境,乳山明珠。位于北纬三十六,东经百二一度。雄踞胶东之南陲,襟三城而控海涂。青岛烟霞接翼,威海云霓相呼。钟灵毓秀地,山海相拥处。诚为北国之蓬岛,实乃人间之仙都。
观夫银滩之形胜,天工妙笔所涂。西起白沙之口,东至洋村之坞。二十里蜿蜒如带,七道湾旖旎串珠。白沙湾澄澈如镜,珍珠湾珠光暗舒。仙人桥横跨海浪,三观亭遥瞰云图。潮汐湖碧波荡漾,宫家岛翠影游浮。松涛阵阵,似千军列阵;海浪滔滔,如万马奔途。春则桃李争艳,夏则荷香满湖,秋则丹枫似火,冬则银装载途。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色迥殊。
至若银滩之魂魄,文脉流芳。始皇东巡,驻跸岬角之旁。观日出于扶桑,望沧波于浩茫。徐福楼船,空载长生之望;三观亭榭,犹存千秋之祥。七仙沐月,遗珠成湾之妙;二郎催归,化境为名之彰。宫家岛隐,藏王孙避祸之典;仙人桥畔,留高僧论道之章。一桥跨海陆,脚踏天地之阔;三观览古今,目极星汉之芒。
且夫银滩之禀赋,别处难求。温带季风,润泽万物之优。冬无凛冽之虑,夏无酷暑之愁。春温而润,秋爽而悠。年均温度十一有四,恰似春城之候。山海岛礁,自然天成之构;泉林河谷,人文积淀之稠。海上游乐,惊心动魄之骤;万亩松林,遮天蔽日之幽。高尔夫球场,挥杆击月之趣;自行车赛道,逐风追日之遒。
况银滩之盛誉,名播九州。天下第一滩,誉满寰球。低碳示范之区,生态旅游之优。AAAA之冠,竞逐风流。海事大学临滩兴校,文风蔚盛;福如东海傍水辟园,景点添筹。潮汐湖畔,游艇如梭之迅;珍珠湾里,浴场似锦之柔。可纳十万之众,尽享沧浪之休。海防林里,护一方之安谧;文化园中,彰四海之鸿猷。
嗟乎!银滩者,天地之馈赠,造化之奇珍。揽山海之胜概,融古今之精魂。观海则心旷神怡,登亭则意远情深。游仙桥而忘俗,临三观而思真。愿此间之长在,与日月而永存。
赞曰:
银滩佳境冠胶东,山海相依气势雄。
驻跸始皇留故事,遗珠七女隐仙踪。
三观亭上谈今古,独石桥边论白红。
天下无双谁不羡,长留胜迹映苍穹。
山海铸魂,文脉融辉
——评彭晓《银滩赋》的多维审美价值
文艺评论/王本海
汉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铺陈之美的文体,向来以“体物写志”为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彭晓的《银滩赋》便是当代赋作中传承文脉、兼具山水之灵与人文之韵的佳作。文章以银滩为核心,从地理形胜、四季景致到历史文脉、自然禀赋,层层铺展,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海长卷,既展现了银滩的自然之美,更挖掘出其深沉的文化底蕴,读来气势恢宏,余韵悠长。
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协会、重庆市楹联协会理事彭晓《银滩赋》的精妙首先在于对地理形胜的精准勾勒与诗意铺陈。开篇即以“乳山明珠”定调,点明银滩“北纬三十六,东经百二一度”的地理坐标,既显严谨,又暗合古人“究天人之际”的认知传统。作者以“二十里蜿蜒如带,七道湾旖旎串珠”概括银滩全貌,继而细数白沙湾、珍珠湾、仙人桥、三观亭等标志性景观,或状其形——“澄澈如镜”“翠影游浮”,或摹其声——“松涛阵阵,似千军列阵;海浪滔滔,如万马奔途”,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更妙的是对四季景致的铺写:春之桃李争艳、夏之荷香满湖、秋之丹枫似火、冬之银装载途,寥寥数语便将银滩四时之变尽收笔底,尽显“天工妙笔”的自然之趣。
若说地理形胜是银滩的“筋骨”,那么历史文脉便是其“魂魄”。原开州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彭晓深谙赋体“体物写志”的精髓,在描摹自然景观之余,更将笔触伸向银滩的历史纵深。从始皇东巡“观日出于扶桑”的雄姿,到徐福楼船“空载长生之望”的怅惘;从“七仙沐月遗珠成湾”的神话传说,到“宫家岛藏王孙避祸”的历史典故,神话与史实交织,传说与实景相融。尤其是“一桥跨海陆,脚踏天地之阔;三观览古今,目极星汉之芒”两句,以空间之阔喻时间之悠,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哲思巧妙勾连,让银滩的“形”与“神”实现了深度融合,赋予了景观超越自然的文化厚度。
在展现银滩的现实价值时,则兼顾实用与审美,凸显其独特禀赋。温带季风气候“冬无凛冽之虑,夏无酷暑之愁”的宜居特质,山海岛礁“自然天成之构”与泉林河谷“人文积淀之稠”的资源优势,再到海上游乐的惊险、万亩松林的清幽、高尔夫球场的雅趣,从生态到休闲,从自然到人文,全方位展现了银滩作为“天下第一滩”的多元魅力。而“低碳示范之区”“AAAA之冠”的现代定位,更让这处古老的胜境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文末的“赞曰”以七言律诗收束,“银滩佳境冠胶东,山海相依气势雄”总括全篇,“驻跸始皇留故事,遗珠七女隐仙踪”呼应文脉,“三观亭上谈今古,独石桥边论白红”聚焦景观,“天下无双谁不羡,长留胜迹映苍穹”升华情感,与赋文主体形成“文赋+诗歌”的双重审美结构,既延续了汉赋“述志作颂”的传统,又以诗歌的凝练增强了抒情力度,堪称点睛之笔。
纵观全篇,开州诗书画院院士彭晓的《银滩赋》语言典雅而不晦涩,铺陈而不堆砌,既有“雄踞胶东之南陲,襟三城而控海涂”的大气磅礴,也有“潮汐湖碧波荡漾,宫家岛翠影游浮”的细腻灵动。作者以地理为经,以文脉为纬,以四季为色,以传说为魂,将银滩的自然之美、历史之韵、现实之优熔于一炉,不仅让读者领略到银滩“北国蓬岛”“人间仙都”的胜景,更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以史为鉴”的人文精神。如此佳作,实为当代赋作中“绘景传情、述史明志”的典范。
[个人简介] 彭晓,笔名东尧,男,1957年生,重庆开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诗词学会、重庆楹联学会理事,开州诗书画院院士,原开州诗联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风联韵》。作品入编多部大型典籍,多次荣获各种奖励及荣誉称号。
王本海人物百科
王本海,字木心,号一合,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等,1965年2月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以及文化学者,拥有教授级高工职称。其作品风格独特,横跨多个领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贡献卓越。
教育与职业经历
拥有大学文化背景,获渭南市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工科知识储备与人文艺术素养交融,为多元化创作奠定基础。
从校园走出后,担任过代课教师,后承包煤矿工程,基层工作经历使其创作更具烟火气与生活质感。
此后在文化领域深耕,曾任《中国风》杂志编辑、中国乡村杂志社驻重庆选稿基地主编等职,在文字编辑与文化传播领域积累丰富经验。
社会职务
国际作家和作曲家协会联合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创作活动。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强国》栏目组特聘高级智库专家,为文化发展提供专业见解。
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投身非遗保护与创新。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策划人总编、福建省莆田市海浪花文学艺术中心法人代表,引领文艺创作潮流,推动文化艺术传播与发展。
艺术成就
文学创作
赋体文学:专注传统赋体创作,以《百城百赋百诗》系列为代表,如《开州赋》《重庆赋》《遵义赋》《延安赋》等。作品以史诗性叙事贯穿千年历史脉络,挖掘多种文化内涵,构建“地理形胜—历史溯源—红色基因—当代图景”的四维文化透视模型,与现代自由诗、抒情短诗风格形成对比,展现深厚历史底蕴与地域文化特色。
诗歌散文:诗词作品入选《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诗书画精品典藏卷》,获“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功勋诗人”荣誉称号;散文有声作品《故乡的吹烟》《美丽乡村五通》在多平台发布,引发共鸣。
小说故事:著有《鲤鱼劫——血色山河中的一尾神话》等地方传奇故事,呈现开州区岳溪镇鲤鱼城寨的传奇历史,丰富地方文化故事库。
编著《巴渝王氏160字辈诗库暨巴渝王氏世系图》,为后世王氏研究提供科学价值依据。
音乐创作
创作歌曲作品100多首,如《祖国的霞光》《这面旗帜》《雄奇山水新韵重庆》《非遗中国》等。歌曲风格各异,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时代性,在全网发布并入库全国KTV及各大音乐平台。其中,由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贺筠筠演唱的《祖国的霞光》,在多个文艺活动中获奖,深受喜爱与传唱。
文化活动
2016年,组建自己的文艺群体,此后活跃于各类文化活动。
2018年,参与《中国乡村》杂志社举办的线上春晚。
2019年,参与中国世纪大采风暨电视人物颁奖典礼。
2020年,举办世界文化名家北京百瑞谷文化采风活动,同年在社群开展30多次线上培训及文艺活动。
组织群成员赴吉林采风活动5次,成功策划各类文化采风活动80多场次,促进文化交流与创作灵感碰撞。
荣誉奖项
2006年,作为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咸宁市桂乡笔会特邀代表,入选“百名校园优秀诗人”。
2009年,在华文作家协会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中华诗词诗书画”全球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
2010年,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球征文大赛中获最高诗歌奖“金鼎奖”;同年6月,被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特聘为永久学术顾问。
2019年,作品《凤凰亭中吟秋菊》《湘渝人家》在CCTV•智慧中国栏目组展播,且在线上春晚活动中获二等奖。
2021年,作品入选“盛世中国•传承经典”限量版纪念珍藏邮册;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流香台’杯首届全国诗词文大赛”中,多项作品入编“黔酒文化”系列图书。
2022年,采风调研作品入编相关刊物和数据库图书,获“《大国•大家》优选工程杰出艺术家优选人才奖”,并入编《CCTV首批文化强国栏目组高级智库专家大词典》;歌曲《美丽的家乡就像天堂》《祖国的霞光》在相关活动中获金奖;《祖国的霞光》在中国音乐电视台相关晚会中获金奖。
获国际中华诗歌总会授予的1999—2009年60名一级作家之一、遵义市红花岗区作家协会(2019一2024)第三届“优秀文艺工作者”等称号。
创作特色与社会价值
创作特色
文体与叙事创新:以传统赋体为核心,融合多种形式,独创赋体叙事诗,引入时空对照手法,使历史与现实对话。
主题与文化挖掘: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创新红色题材,运用古典语汇体系与骈偶句式,搭配典籍典故,采用空间叙事结构,注重历史层累性描写。
跨领域融合:横跨文学与音乐创作领域,形成独特“新古典主义”风格,打破艺术边界。
社会价值
文化传承: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汉赋传统,发挥文化传承与政教功能,作品成为地域文化、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文艺引领:通过大量作品与活动,培养文艺人才,激发创作热情,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对当代文艺创作方向产生积极影响。
王本海赋
乾坤为砚,岁月濡毫,人文作帛,心画昭昭。
巴渝王氏,源溯潇湘:明末王子阳公自湘潭滴水岩徙居开州南门,基业肇创;越三世,王先述公迁拓五通寨家研盘湾,薪火永延。洎当代俊彦本海君,字木心,号一合,承此厚脉。先述公立廿字辈序,族训如圭;本海君续百卌诗韵,礼乐重光。谱牒巍巍——“敦伦纪、重孝悌、睦宗族、端心术” 之家风,北辰恒耀;“勤耕读、务本业、崇节俭、戒恶行”之祖训,江汉长流。名蕴本源浩荡,字藏木秀文心,号涵一合万象,若沧海纳川,文光射斗,秉先公遗志,振盛世清音。
经纬才情·业峻嵩岱:秉湘渝之刚韧,融四海之英华。膺殊荣而耀八方:列国际作曲之林,持音著权之章,入中华诗苑之廊。膺中央新影智库之任,冠教授高工之衔,执非遗创新之舵,掌“思路海浪花”之航。国际诗坛授“一级作家”,遵义文苑彰“文艺魁罡”。诗承李杜,屡获“金鼎”之誉;词勒典藏,荣膺“功勋”之章。
躬耕艺海·墨涌云翔:忆其早年,杏坛执鞭以启智,矿务砺志而拓荒,终以文心立命。丙申(2016)聚四海文彦,庚子(2020)策百瑞谷骏骧。五赴吉林采风,卅传线上薪火。考研盘湾之祖迹,钩沉幽微;续百卌字之诗训,丕振宗邦。至若诗词,则“凤凰亭中吟秋菊”,书家竞墨;歌曲如《祖国的霞光》《故乡难忘》《红岩朝露》,声动八荒。或入KTV而万众同歌,或登央视台以金声远扬。百度百科铭其绩,学习强国播其章,诚谓 “词凝星月,曲荡沧浪”。
德艺双馨·知行合道:秉木心而守正,继盘湾以拓疆。执义务教鞭,倾囊化育;赴乡野采风,考据烛微。故得入编《大国·大家》之典,荣膺“德艺双馨”之碑。总其业也,若千帆竞海:诗文书画通今古,词曲音律贯穹苍。作千山千岳千字赋;著百城百景百诗行。此非唯才胜,实乃 “立本为基,汇海成澜”之家训,化入髓血;以百卌诗辈为楫,驾浪花而航,终成艺海津梁。
赋曰:
湘水涌波,渝山立磐。
子阳开南门,先述拓寨湾。
廿字垂训昭日月,百卌续诗振文澜!
木心守正贯金石,一合纳川涵宇寰。
孝悌睦族承古风,耕读传家启新元。
思路为楫破沧溟,浪花化墨染云天。
非遗焕彩薪火炽,德艺流芳青史镌。
擎炬潮头开新境,再拓鸿猷啸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