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巨变同题作品大展》作者:王本海/周文彰、赏析评论/宁静(上篇)/灵川(下篇)

王本海(重庆)

祖国巨变同题作品大展

 

星悬禹甸庆嘉年,潮涌东方景灿然。

昔叹关河千叠阻,今驱陆海九州联。

神舟探月开新境,丝路扬歌拓远天。

民富邦强根柢固,胸怀寰宇再挥鞭。


     

原文【欢度佳节】各地诗友诗贺国庆76周年 

中华诗词杂志 

2025年10月01日 12:34 北京 

各地诗友诗贺国庆76周年

周文彰(北京)

祖国巨变

情牵国庆起波澜,来赞神州大变迁。

昔日荒山皆覆绿,今朝僻壤不觉偏。

飞船电掣穿空宇,高铁风驰越陌阡。

跨海屛中同把盏,隔乡掌上共聊天。

尽说举步鞋合脚,敢问安邦谁比肩。

欲览高峰新气象,同心一跃再十年。


        注:①构思这首诗,我想起了总书记的名言:“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于是有了“尽说举步鞋合脚,敢问安邦谁比肩”句。②再过10年,即到2035年,我国将在各方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有“同心一跃再十年”句。



以诗为鉴,正本清源

一一旧体诗创作的危机与正道——从两首《祖国巨变》说起

 

文 / 宁静(上篇) 灵川(下篇)

 

古典诗词的生命力,根植于对诗学传统的敬畏之心与对时代精神的审美提炼。当“祖国巨变”这一宏大主题成为旧体诗书写时代的切口,重庆诗人王本海与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的同题创作,呈现出天差地别的艺术成色。尤为值得警惕的是,周文彰的失范之作竟以“示范作品”刊发于《中华诗词》官方微刊2025年10月6日头条,而王本海的佳作却少有人问津。这种反差如同一面棱镜,既映照出“守正创新”的正道光芒,更折射出当下旧体诗坛因“圈子文化”肆虐而导致的艺术标准崩塌、批评精神消亡等深层危机。若任由“以位定质”“以捧代评”的风气蔓延,千年诗脉恐将被带向偏离艺术本质的歧途。

 

上篇:正反之鉴——两首《祖国巨变》的艺术分野


一、体裁:守律与失范的本质区别

王本海深谙七律形制的审美肌理,将“戴着镣铐跳舞”的约束化为诗意凝聚的契机。全诗八句四联如榫卯契合,严循“起承转合”章法,平水韵“一先”韵部贯通始终,读来铿锵有节、余韵绵长。颔颈两联“昔叹关河千叠阻,今驱陆海九州联”“神舟探月开新境,丝路扬歌拓远天”,以“昔/今”“天/地”构建时空对位,工对之妙尽显锤炼之功,证明格律绝非桎梏,而是淬炼诗意的晶体结构。

反观周文彰之作,十二句体式既非七律“八句四联”的经典架构,亦不合七言排律“偶数成章、联对相承”的基本规范,纯属“非古非律”的随意突破。更致命的是格律细节的粗疏:“今朝僻壤不觉偏”为凑韵脚生硬拗口,违背“语顺为诗之基”;“跨海屏中同把盏,隔乡掌上共聊天”意象重复、语言拖沓,无视律诗“颔颈联避复”的常识。作为学会会长,其作品本应是格律典范,却公然漠视千年诗律,向业界传递“格律可弃”的危险信号——而王本海的创作,恰是对这种失范倾向的有力纠偏。

二、意象:提纯与堆砌的审美分野

王本海的高明之处,在于将时代符号转化为诗性意象的提纯能力。“星悬禹甸”以天文意象铺展华夏版图,让航天成就升华为神话般的壮阔意境;“潮涌东方”以自然气象喻指时代浪潮,使地理概念获得史诗般的雄浑气质。“探月”见科技探索之坚毅,“扬歌”显文明互鉴之温情,时代成就摆脱了冰冷的报告文学式罗列,转化为可感可悟的审美图景。

周作则陷入时政话语的简单转译:“荒山覆绿”“飞船电掣”“高铁风驰”等表述,仅是政策关键词的直白铺陈,缺乏情感窖藏与艺术淬炼。尤为割裂的是“尽说举步鞋合脚”,作为特定政治隐喻,未经诗化转化便嵌入古典语境,形成强烈审美断层。两相对比更见高下:王本海是“以诗写时代”,让时代素材服务于诗意;周文彰则是“以诗报时代”,让诗歌沦为政策的韵文注脚,背离了“立象以尽意”的诗学本质。

三、诗思:蕴藉与直白的境界差距

真正的诗歌,意蕴应自足于文本之内,无需外部注解。王本海的“民富邦强根柢固,胸怀寰宇再挥鞭”,既凝练了时代成就,又寄寓了奋进之志,豪情中见沉厚,余味悠长。全诗将个人情志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于景语中藏情语,于叙事中含哲思,无需额外解释便能让读者共鸣。

周作则停留于现象表层的罗列,既无“荒山覆绿”背后的生态哲思,也无“跨海屏中”蕴含的人文温度,更无个人生命体验的融入。作者不得不以自注补充“同心一跃再十年”的政策指向,恰恰暴露了作品诗意的稀薄与表达的乏力。两相对照清晰可见:王本海的创作是“诗意的升华”,周文彰的创作是“现象的堆砌”——前者让旧体诗彰显艺术魅力,后者让旧体诗丧失审美价值。


下篇:危机之核——“圈子文化”下的优劣倒置与导向偏航


两首同题作品的境遇反差,远比作品本身的艺术差距更值得警惕。王本海的佳作默默无闻,周文彰的失范之作却被奉为“示范”,这一现象尖锐揭示出当前旧体诗界的两大致命顽疾:

一、“圈子文化”盛行,优劣倒置成常态

健康的文艺生态,应以作品质量为唯一评判标准。但在当下诗坛,“人情高于艺术、位阶决定评价”的“圈子文化”愈演愈烈:身处核心圈子的领军者,即便作品存在明显硬伤,也能获得清一色的颂扬;而圈外创作者的佳作,却因缺乏“身份背书”而被边缘化。这种“以位定质”的风气,让艺术标准在人情世故中逐渐模糊,创作得失被身份地位所掩盖——当会长的失范之作能登上官方头条,当真正的佳作无人问津,诗坛便陷入了“优劣倒置”的怪圈。长此以往,创作者将不再专注于技艺锤炼,而是热衷于依附圈子、经营人脉,整个领域的艺术创造力将彻底枯竭。

二、批评精神消亡,创作导向严重偏航

中华诗词学会及其会长,本应是旧体诗健康发展的“守门人”与“导航仪”,其创作实践与艺术主张具有极强的行业导向性。周会长的失范之作被“示范”,已客观上造成三重误导:

1. 消解格律敬畏:让初学者误以为“格律无用”,忽视平仄、对仗等基本功,导致创作“无规可依”;

2. 强化“主题至上”:让创作者陷入“题材宏大即佳作”的误区,放弃对语言、意象、意境的打磨;

3. 误导“创新”认知:将“古典词汇与时政热词拼贴”等同于“旧瓶新酒”,背离“守正创新”本质。

更可怕的是,“圈子文化”导致严肃批评集体失语。面对会长之作,业界无人敢言其短,只能违心吹捧,这让错误导向得以持续蔓延。若此风不止,旧体诗将彻底偏离“诗言志、歌咏言”的艺术本质,沦为单纯的时政宣传工具,千年诗魂将不复存在。

结语:回归诗心,重铸诗魂——旧体诗的当代正道 

面对“圈子文化”裹挟下的创作危机,旧体诗的当代发展必须正本清源,以两首《祖国巨变》的对比为镜,回归艺术本质:

首先,坚守“守正创新”的底线。 以王本海的创作为典范,明确“守正”是根基——敬畏千年诗学传统,遵循格律、对仗等核心规范;“创新”是枝叶——将时代素材转化为诗性意象,让旧体诗与时代同频共振。没有“守正”的“创新”,终是无源之水。

其次,重建“对诗不对人”的批评生态。 打破“圈子文化”桎梏,倡导基于学理的严肃批评。领军者更应以身作则,主动接受尖锐批评;业界需敢于为佳作发声,让作品质量成为唯一评判标准,让优劣倒置的怪圈无处遁形。

最后,领军者需扛起文化责任。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的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其创作应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作品引领风气;其推广应秉持公心,让真正的佳作获得关注,而非让“圈子利益”凌驾于艺术真理之上。

旧体诗的未来,不在于“圈子”的吹捧,而在于能否被真正尊重艺术规律的创作“带起来”;不在于是否贴合时政,而在于能否以诗性之笔书写人性之美、时代之魂。这需要每一位有识之士的清醒认知、发声勇气,更需要领军者回归初心、扛起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让千年诗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而非在“圈子文化”的裹挟中,被带偏离、衰下去。



周文彰,笔名弘陶,江苏宝应人。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诗词书法等多部专著。



王本海简历

 

王本海,字木心,号一合,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等,1965年2月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是集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于一身的跨界文化从业者,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长期深耕文学、音乐、文化传播与非遗传承领域,以“工科严谨+人文浪漫”的独特风格,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标杆人物。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本海

 

字/号:字木心,号一合

 

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5年2月

 

籍贯: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

 

职业: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核心特质:融合工科思维与人文情怀,擅长以传统文体书写时代主题,推动文化跨界传播

 

二、教育与职业背景

 

教育经历:大学文化背景,获渭南市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兼具工科精准思维与人文创作素养,为其跨界文化实践奠定双重学术基础。

 

职业方向:早年涉足工程技术领域,后聚焦文化创作与传播,深耕辞赋、诗词、歌词、散文等多元文体,同时主导文化活动策划与非遗传承项目,实现从“工程图纸”到“文化篇章”的跨界转型。

 

三、社会职务

 

1. 国际作家和作曲家协会联合会会员

 

2.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3.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4.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5.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强国》栏目组首批特聘高级智库专家(教授级高工)

 

6. 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总策划/总编

 

8.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海浪花文学艺术中心法人代表

 

四、主要成就与作品

 

(一)文学创作:以传统文体载时代新声

 

王本海在文学领域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尤其擅长赋体、诗词、楹联创作,独创“四维文化透视”模型(地理形胜—历史溯源—红色基因—当代图景),作品兼具古典风骨与现代气息。

 

1. 赋体文学:代表作《百城百赋百诗》系列,涵盖《开州赋》《重庆赋》《遵义赋》《延安赋》《井冈山赋》《中华赋》《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法治晨报赋》等。其中,《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以骈俪之笔勾勒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法治晨报赋》以“笔化龙泉之锷,纸成獬豸之裳”喻法治媒体锋芒,均发表于《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等权威平台,成为“以赋载道”的典范,评论家评论“一篇襄阳赋,半部中国史”。

 

2. 诗词创作:作品入选《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诗书画精品典藏卷》,获“功勋诗人”称号;2022年在《法治晨报》发表《七律·醉美故乡》《七律·观刘伯承铜像有感》《沁园春·八一节寄怀》《贺院线电影〈微山湖小八路〉拍摄圆满成功》等;2025年创作《满江红·九三阅兵》,前瞻性书写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况,获专业评论界高度认可;其七律《咏人民日报》《咏新华社》凝练媒体风骨,成为传统诗词现代转化的样本。

 

3. 楹联与散文:2025年建党节期间,遵义市诗词楹联协会为其对联作品推出专题版面;有声作品:散文《美丽乡村五通》、《故乡的炊烟》、诗词作品《赞普阳律师事务所及陈震、陈韩钦律师》、《贺遵义市红花岗区协会成功开通中华诗词子网站》、英文版《沁园春.赞刘新星》创作背景简介、《王本海题刘伯承元帅故居楹联鉴赏》、演讲稿《榜样之光--王本海为我们照亮逐梦征程》、人物对话《在铁轨与诗行间筑造文化桥梁--跨界大师王本海的创作人生》在燕赵有约官方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平台发布,著有地方传奇故事《鲤鱼劫——血色山河中的一尾神话》。

 

4. 学术编著:编著《巴渝王氏160字辈诗库暨巴渝王氏世系图》,以“诗文活化族谱”的创新形式,为家族文化与非遗传承提供实践方案、《研盘湾五行镇源记--木宅开基,石寨传脉,本辈承宗》、《歌曲创作黄金法则教案--写一首让大众共情传唱的“好歌”》。

 

(二)音乐创作:以旋律传递文化温度

 

作为高产音乐创作人,王本海累计创作原创歌曲200余首,坚持“歌词为魂、旋律为翼”,作品覆盖家国情怀、地域文化、榜样精神等主题,兼具传播度与思想性。

 

1. 代表作品:《祖国的霞光》(激昂抒发爱国情怀,成讴歌时代经典)、《这面旗帜》《穿过月亮的旅行》(呼应同名电影,以浪漫曲风编织情感梦境)、《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展现地域风光)、《非遗中国》(助力非遗传播)、《岳中之歌》《红岩朝露》(校园红歌)、《缅怀刘伯承元帅》《您从黄葛古道走来》(红色主题)今歌之约 (总第一百三十三期 · 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 主办)刊发、《研盘湾之歌》(家乡情怀)、《初心灿若霞》(聚焦公益榜样,从“帮老人擦霜”“给孩子递书”等小事切入,让榜样精神可感可学)、《思路海浪花文艺之歌》(凝聚文艺群体理想)。

 

2. 传播与荣誉:作品由贺筠筠等知名歌唱家演绎,入库全国KTV,登陆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主流平台;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金奖”、“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三)文化传播与实践:搭建传承与创新桥梁

 

王本海以“文化使者”身份,推动文化落地与跨界融合,主导多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1. 红色文化传承:2023年春节前夕,牵头联合全国知名钢笔画家张根和、开州书法家谭周文、贺启财(野神)、田小波等,向刘伯承同志故居捐赠11幅书画作品;主导“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诗词书画征文征集活动”,吸引全国创作者参与,收到2000余首诗词、11幅书画作品,经评审后多平台推广,推动红色文化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2. 跨界实践:2023年参演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饰演“专注读报的乘客”),拍摄结束后深夜3点结合片场感悟创作同名歌曲,实现“影视表演—音乐创作”无缝衔接;其作品及事迹获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晨报》《城市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2022年8月30日《法治晨报》以整版篇幅报道其诗歌创作成就。

 

3. 非遗与智库工作:作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探索非遗现代转化路径;担任《文化强国》栏目特聘高级智库专家,为文化建设提供专业建议;主导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工作,策划多项文化活动,推动“文艺服务大众”理念落地。

 

五、荣誉奖项

 

1. 1999-2009年度:国际中华诗歌总会“一级作家”

 

2. 2010年: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

 

3. 2019年:中国世纪大采风“德艺双馨艺术家”

 

4. 2019-2024年:遵义市红花岗区“优秀文艺工作者”

 

5. 2022年:“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

 

6. 2022年:“《大国·大家》优选工程杰出艺术家优选人才奖”

 

六、艺术特色与评价

 

(一)艺术特色

 

1. 文体创新:融合骈偶句式与时空对话,独创“赋体叙事诗”,打破传统赋体“辞藻堆砌”局限,让古典文体承载现代主题。

 

2. 主题挖掘:深度绑定地域文化与红色基因,擅长从“小场景”写“大主题”(如以“街灯”“递书”等细节传递时代精神),避免口号式表达。

 

3. 跨界融合:贯通文学、音乐、影视、非遗研究,形成“新古典主义”风格,实现“工科精准架构+人文情感表达”的独特统一。

 

(二)外界评价

 

1. 《文化强国》栏目组:“以赋载道,以歌咏志,其作兼具汉赋的鸿篇气象与现代文艺的传播力。”

 

2. 专业评论界:“词凝日月,曲动山河”,其个人经历体现“立本为基,汇海成澜”的文化追求,作品本质是“新时代的《山河社稷图》”,以地理为载体、历史为脉络、赋体为形式,完成中华文明基因的解码与现代化转译,在当代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七、参考资料

1. 《法治晨报》2022年8月30日专题报道、2025年9月3日相关作品报道

2. 《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人物及作品报道(含《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等)

3.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贵州诗联》《黔诗红韵》发表记录

4. 陕西省诗词学会官方网站发表记录

5. 中央新影《文化强国》栏目组专家库名录

6.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名录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中心公众号及莆田市海浪花文艺官网

8.遵义市红花岗区作协红城诗韵、红城联墨、巷口诗韵等公众号

9. 城市头条、网易新闻、VV音乐、今日头条及主流音乐平台作品收录与传播数据

10. 相关荣誉奖项官方公告及证书


王本海人物简历.原载《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http://www.peoplezixun.cn/renwen/2025/0903/31242.html 王本海人物简介《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

编辑于2025-11-15 01:27:26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