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十五首 ·敬赞唐代十五位著名诗人(通韵)
作者·杜铁林(河北 廊坊)
七律・赞诗圣 / 杜甫
少陵椽笔韵如渊,诗史华章耀古原。
乱世哀吟凝血泪,贫庐浩叹入愁弦。
律精意邃风云动,情挚思沉岁月镌。
广厦愿存垂万代,九州长诵草堂篇。
—— 杜甫(712-770),河南巩县(今巩义)人,世称 “诗圣”。出身官宦世家,早年漫游吴越齐鲁,中年逢安史之乱,曾任左拾遗却因直谏遭贬,后辗转成都建草堂,晚年漂泊湘楚,客死孤舟。其诗直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乱世,被誉 “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三吏》《三别》记录民生疾苦,《登高》被誉为 “七律第一”,“安得广厦千万间” 尽显忧民情怀,存诗约 1500 首,律诗造诣空前,为唐诗巅峰。
七律・赞诗仙 / 李白
浩渺灵心逸兴长,青莲妙笔著琼章。
酒倾幽腹鲸吞浪,志驭清风剑耀芒。
蜀道狂吟惊玉宇,天门健赋动乾纲。
诗仙格尚千秋范,豪气凌虚万古彰。
—— 李白(701-762),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号 “青莲居士”,世称 “诗仙”。幼年随父迁居四川,二十五岁辞家漫游,曾入长安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被赐金放还。一生好饮酒、喜任侠,“天子呼来不上船” 尽显狂放。诗风豪放飘逸,“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夸张、“霓为衣兮风为马” 的想象突破桎梏,《将进酒》抒怀壮志,《蜀道难》咏叹奇险,存诗千余首,与杜甫并称 “李杜”,尽显盛唐气象。
七律・赞诗佛 / 王维
右丞诗画韵悠扬,墨彩纷纭映盛唐。
山水融情禅意隐,田园蕴趣世风藏。
空灵似梦繁星璨,秀雅如珠美玉彰。
独坐幽篁思妙谛,辋川佳咏永流芳。
—— 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 “诗佛”。少年成名,兼通诗、画、音律,曾出使边塞。安史之乱中被迫任伪职,乱平后因弟王缙求情获赦。晚年退居辋川别业,皈依佛教。其诗 “诗中有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绘山水清幽,《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藏禅意,与孟浩然并称 “王孟”,存诗 400 余首,为山水田园诗派典范。
七律・赞诗王(诗魔)/ 白居易
居易诗章史海酬,情凝笺墨韵长流。
浔阳江上弦音泣,宫苑墙中别梦忧。
讽世诤言抨腐恶,恤民朴语写哀愁。
清辞秀句开新境,乐府雄文耀万秋。
—— 白居易(772-846),山西太原人,官至刑部尚书,有 “诗王”“诗魔” 之称。出身寒微,进士及第后因直言进谏遭贬江州司马,在浔阳写下《琵琶行》,后历任苏杭刺史,为政清廉。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通俗到 “老妪能解”。《卖炭翁》揭露宫市之弊,《长恨歌》以爱情写兴亡,存诗近 3000 首,数量居唐诗人前列,流传极广。
七律・赞七绝圣手 / 王昌龄
盛唐诗海涌澜狂,圣手才情绽异光。
烽火蔽空征路恶,戍楼横月影愁长。
毫端奋笔边声壮,笺上驰怀庶苦藏。
可叹时艰身困蹇,千秋翰墨永流芳。
—— 王昌龄(698-757),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被誉为 “七绝圣手”。进士及第后历任汜水尉、江宁丞,因不媚权贵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安史之乱中北返,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擅杀。其边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写尽苍凉,“黄沙百战穿金甲” 抒戍边壮志;宫怨诗 “玉颜不及寒鸦色” 含悲悯。存诗 180 余首,七绝占半,《出塞》被誉为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七律・赞诗豪 / 刘禹锡
文坛俊彦才情显,锦绣华章意趣绵。
陋室铭中彰傲骨,乌衣巷里叹残垣。
巴山楚水愁肠绕,秋月春花醉眼观。
竹杖芒鞋行世路,幽怀雅志上青天。
——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世称 “诗豪”。出身官宦世家,参与王叔文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连州等巴山楚水之地二十三年。晚年任太子宾客,依然锐气不减。《陋室铭》以 “惟吾德馨” 显安贫乐道之志,《乌衣巷》借 “朱雀桥边野草花” 咏史怀古,《竹枝词》融巴蜀民歌风。存诗 800 余首,“沉舟侧畔千帆过” 尽显豁达,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七律・赞小李杜 / 杜牧
樊川华采溢馨香,笔落惊秋意趣长。
诗赋奇文传万古,才情异采耀千行。
扬州绮梦烟花绕,赤壁沉沙史迹彰。
倜傥风姿垂后世,锦章璀璨永流芳。
—— 杜牧(803-85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号 “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进士及第后历任黄州、池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长安樊川,诗风俊爽。咏史诗《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暗讽晚唐时局,《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针砭时弊;青年时漫游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 留风流佳话。兼擅散文,《阿房宫赋》警世动人,存诗 500 余首。
七律・赞诗鬼 / 李贺
卓异华篇意韵瑰,仙风谲曲唤情飞。
梦临月殿嫦娥舞,魂绕荒丘翠羽悲。
石罅泉奔星影乱,溪边竹曳夜辉随。
幽思绮幻铸雄赋,神笔惊霄万古垂。
—— 李贺(790-816),河南福昌(今宜阳)人,因父名 “晋肃”(与 “进士” 谐音)避嫌不得应试,人称 “诗鬼”。出身没落贵族,年少多病,一生困顿,仅任协律郎小官,27 岁病逝。诗风奇诡瑰丽,善用神话鬼怪意象,“黑云压城城欲摧” 写战争惨烈,“衰兰送客咸阳道” 抒失意悲怆。《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想象力超绝,存诗约 240 首,虽短命却开创诗歌新境。
七律・小李杜 / 李商隐
晚唐文苑仰高贤,樊水悠悠毓锦言。
策论深谋安社稷,诗章讽喻警愚顽。
佐僚尽瘁倾丹志,吊古伤怀叹逝川。
功绩煌煌垂史册,华章熠熠耀坤乾。
—— 李商隐(813-858),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并称 “小李杜”。因牛李党争牵连,虽中进士却终身未得重用,仅任幕僚、员外郎。其诗构思精巧,七律《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朦胧难解,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写尽爱情怅惘,咏史诗 “历览前贤国与家” 寄寓对晚唐衰败的忧思。对仗精工,用典精妙,存诗约 600 首,为晚唐诗宗。
荆襄灵瑞毓英贤,逸韵田园旷代传。
卧隐鹿门情致远,行吟汉水意怀绵。
笔端饱蘸山川萃,笺上深凝民志观。
耀目文星辉亘古,清标劲骨世人瞻。
——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与王维并称 “王孟”。终身未仕,隐居襄阳鹿门山,曾漫游吴越、长安,因 “不才明主弃” 失意而归。诗风清淡自然,“春眠不觉晓” 写田园闲趣,“野旷天低树” 绘江夜之静,《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 显农家情味。李白曾赠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存诗 200 余首,开山水诗清淡一脉。
七律・诗杰/王勃(通韵)
绛州瑞壤毓英贤,立就华章旷代传。
奋笔滕阁云际耀,放歌江浦浪中旋。
毫端浩气星辰萃,墨里奇思锦绣编。
文焰长昭垂万古,高情逸志贯霄乾。
——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 之首,称 “诗杰”。自幼聪慧,六岁能文,十六岁作《滕王阁序》惊才绝艳,其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 成千古名句。曾任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革职。其诗突破六朝绮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开阔豪迈,为五言律诗定型奠基。27 岁赴交趾省亲,渡海时溺亡,存诗仅 80 余首,英年早逝令人叹惋。
七律・赞唐代诗囚/孟郊(通韵)
大唐文苑立苍松,东野才情韵几重。
少隐嵩丘怀壮志,暮临宦海似飘鸿。
长哦屡使星河动,僻语时惊鬼魅忡。
游子吟成垂世范,清标傲骨气腾龙。
—— 孟郊(751-814),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与贾岛并称 “郊寒岛瘦”,因苦吟成癖、诗多穷愁被称 “诗囚”。早年隐居嵩山,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时因专注作诗遭贬。一生困顿,“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写尽清贫。诗风古朴艰涩,却于质朴中见真情:《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道尽亲情,《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 写尽狂喜。存诗约 500 首,韩愈曾力推其 “横空盘硬语” 的风格。
七律・贺知章(通韵)
越州灵秀毓贤郎,贺监才情耀远疆。
总角蜚声惊翰苑,弱龄卓意赋瑶章。
毫端狂草风云起,笺上清吟岁月长。
倦客怀乡心愈切,鉴湖流彩梦含香。
—— 贺知章(659-744),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自号 “四明狂客”,官至秘书监,世称 “贺监”。少年成名,与张旭等并称 “吴中四士”,为盛唐早期代表诗人。为人豁达不羁,与李白、唐玄宗交好,曾 “金龟换酒” 宴李白。诗风清新洒脱,《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 喻巧意新,《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道尽乡愁。善草书,86 岁上疏告老还乡,玄宗亲赠诗,存诗 20 余首,尽显盛唐气度。
七律・陈子昂(通韵)
大唐诗海涌新潮,伯玉昂然意气骄。
独上高台倾怆叹,长歌感遇悯民焦。
笔锋锐起驱浮艳,文墨纷扬砭弊妖。
璀璨遗珠传万代,清辉浩浩启群豪。
—— 陈子昂(659-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诗革新先驱。出身富豪之家,入长安后因 “碎胡琴” 扬名,曾任右拾遗,因直言劝谏武则天被贬。后归隐故乡,遭县令段简诬陷,冤死狱中。力矫六朝浮艳诗风,主张 “兴寄”“风骨”,《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苍凉悲壮,开盛唐边塞诗慷慨之气;《感遇诗》38 首忧国忧民,刚健质朴。存诗约 120 首,为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铺路,被誉 “唐之诗祖”。
七律・咏王之涣(通韵)
诗海茫茫涌巨澜,卓然之涣立峰巅。
笔端倾吐乾坤气,纸上驰腾锦绣川。
鹳雀楼头吟浩渺,凉州塞下赋婵娟。
千秋佳句传华夏,俊采英名耀史篇。
—— 王之涣(688-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绛州,曾任文安县尉。与高适、王昌龄交往密切,常共饮赋诗。以边塞诗闻名,诗风雄浑阔大,语言极简却意境深远。存诗仅 6 首,首首经典:《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 含人生哲思,被传为儿童启蒙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写尽边塞苍凉,曾被乐工谱曲传唱,连吐蕃、突厥都知晓。虽诗作少,却凭质量成盛唐边塞诗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