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这首偈颂出自禅宗典籍《永嘉证道歌》,作者是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该偈以精妙的般若中观思想,揭示了禅宗心性修养的核心要义。
【逐句解读】
1. “不求真,不断妄”
破修行常见误区:凡夫执“妄”,二乘执着“真”。此句直指真心本自现成,若起“求真”之念反成分别;妄念本空,刻意“断妄”恰是执着。如《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2. “了知二法空无相”
真妄、空有、生死涅槃等二元对立,本质皆是缘起性空。彻见能求之心与所求之境俱不可得,如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
3. “无相无空无不空”
三层递进:
破“相”:凡夫执现象界实有
破“空”:小乘执空境为究竟
立“不空”:大乘中道实相,真空生妙有。
4. “即是如来真实相”
最终回归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本来面目。《金刚经》“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与此互证,指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对真理。
【哲学脉络】
此偈深合龙树《中论》“八不中道”思想:
“不求真”破“常”见
“不断妄”破“断”见
“无相”破“有”执
“无空”破“无”执
最终彰显不落二边的中道实相
【实践指导】
禅修中当体认:
1. 对治“求圣境”的焦虑:如临济义玄云“佛法无用功处”
2. 化解“除习气”的紧张:妄念如云,不随不住即是
3. 最终契入“终日吃饭未曾嚼粒,终日行走未曾踏地”的绝对自由
此偈可谓将《心经》“色空不二”、《维摩经》“不二法门”浓缩为修行心要,是般若智慧在禅门中的鲜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