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祖亭、延绪亭、根聚亭》词:王本海、赏析评论/宁静

述祖亭

 口王本海

述祖凉亭,丹柱镇霄,势扼巴渝烟渚。

遥溯镐京,近拓蛮荒,千载宗风如故。

玄鼎盘明,续孝悌、王门芳绪。

凝伫,见三寨云横,浦河环护。

 ∥

遥忆子阳开疆,挈辞书星驰,斩荆平路。

先述垂章,本海赓吟,百六字联成赋。

六柱擎天,承福德、光昭今古。

高步,期后嗣、腾骧寰宇。



延绪亭

口王本海

画栋凌虚,雕槛截云,镇锁巴渝烟雨。

遥接镐风,漫启宸襟,千载儒光曾驻。

石策镌铭,续多少、王门芳绪。

延伫。看九派潮生,万峰青护。

犹记嘉议当年,正谋挐山川,气吞荆楚。

经世策成,济物功深,空亭暗藏龙虎。

六柱擎穹,共日月、争辉今古。

归去。聆听取、风雷鹏举。


根聚亭

口王本海

鳌柱擎空,飞甍截斗,雄锁苍茫云路。

龙气夜吞,晓色临轩,万里文光横注。

石骨镌星,尽收得、乾坤英绪。

长伫。正万壑张弦,众峰环弩。

犹记巨斧开疆,劈混沌当年,禹痕如故。

砺石淬魂,填海盟情,重拓八荒新宇。

六合为樽,探寨迹、浦河今古。

归去。要振起、鹏抟正举。



三亭铸魂• 文脉永传

——王本海"三亭词作"的文化建构与时代价值

 文/宁静

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宏大叙事中,王本海先生以"三亭"《述祖亭》、《延绪亭》、《根聚亭》词作为精神载体,完成了从家族记忆到文化共同体的创造性建构。这三组词作既是对巴渝山水的诗意礼赞,更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实践,为新时代文化传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创新路径。

一、立亭为记:建筑意象的文化升维——从物理空间到精神图腾

"三亭"词作的核心突破,在于将建筑意象从物理空间升华为文化图腾。《述祖亭》"丹柱镇霄",以巍峨形制喻示宗族根基的磐固;《延绪亭》"画栋凌虚",以飞檐翘角象征文脉传承的超越性;《根聚亭》"鳌柱擎空",以磅礴气势彰显文化精神的崇高。这种"以亭为核"的创作手法,使三座亭台彻底超越了传统园林建筑的观赏功能,成为"建筑可阅读、空间可感悟、精神可传承"的文化地标。

更具匠心的是,三亭在空间布局上形成"追溯—承接—开创"的文化序列:述祖亭回溯文明源流,延绪亭承接文化传统,根聚亭开拓未来图景,构建起"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闭环。这种布局使三亭成为可游可悟的"露天文化殿堂",让参观者在移步换景中完成文化寻根、精神认同的心灵旅程,实现了建筑空间与文化精神的深度共振。

二、以词为桥:传统文脉的当代转化——从古典形式到时代表达

王本海先生的词作深谙宋词精髓,却始终坚守"古为今用"的创作理念。《述祖亭》"遥溯镐京,近拓蛮荒",以时空对话展现文明拓展的壮阔历程;《延绪亭》"经世策成,济物功深",将儒家"经世致用"精神注入当代实践;《根聚亭》"砺石淬魂,填海盟情",以神话意象诠释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这种创作既保留了传统词学的韵律之美、意境之雅,又赋予古典文体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无缝衔接。

尤为可贵的是,词作将"百六十字辈诗库"的家训文化有机融入,"本海赓吟,百六字联成赋"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将家族伦理转化为文化基因的智慧之举。这种创新突破了传统家训的文本局限,使"孝悌传家""厚德载物"的理念在词章吟咏中自然流淌,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范式。

三、融古开新:文化自信的当代彰显——从个人情怀到民族担当

与古代亭台词作多抒发文人士大夫个人情志不同,王本海先生的"三亭"词作始终立足集体记忆与文化共同体构建,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担当。《述祖亭》"期后嗣腾骧寰宇",将家族期许与民族复兴相连;《延绪亭》"聆听取风雷鹏举",以自然意象隐喻时代变革;《根聚亭》"要振起鹏抟正举",以豪迈笔触抒发开拓进取的雄心。三首结句均以昂扬姿态,完成了从个人情怀到家族责任、再到民族担当的精神升华。

这种创作取向,深刻呼应了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的理论精髓——在寻根溯源中确立文化定位,在守正创新中开辟传承路径。"三亭"词作既是对"何以中国"的文化回答,也是对"走向何方"的时代思考,彰显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生动范本。

四、知行合一:文化实践的创新范式——从文本创作到社会赋能

王本海先生的文化实践,开创了"以文塑亭、以亭载道、以道化人"的全新传承模式。三亭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文化研学、精神教化的实践基地:《根聚亭》"探寨迹、浦河今古",将地理考察与人文追寻相结合;《延绪亭》"空亭暗藏龙虎",让建筑空间成为哲理思辨的场域;《述祖亭》"续孝悌、王门芳绪",使亭台成为伦理教化的生动课堂。这种将文化传承具象化为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社会实践,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壁垒,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的文化实践,正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探索。正如学者余秋雨所言:"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人格",三亭词作通过文化空间的营造,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着新时代公民的文化认同建构,实现了文化从"文本"到"人本"的终极价值。

结语:文明薪火的当代传递——从家族文脉到民族复兴

王本海先生的"三亭"词作,以传统词学为体,以时代精神为魂,成功实现了文化基因的当代编码。这三组词作如同一部微缩的文明史诗,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文化自觉,映射着一个地域的精神图谱,更参与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伟业。

当三亭的晨昏迎来送往,当词作的韵律在山水间回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文化践行者的个人情怀,更是一个民族文明薪火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三亭"词作的深刻价值在于,它证明了传统文化从未远离,而是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滋养民族精神、凝聚时代力量的鲜活载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王本海人物介绍

 

王本海,字木心,号一合,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等,1965年2月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是集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于一身的跨界文化从业者,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长期深耕文学、音乐、文化传播与非遗传承领域,以“工科严谨+人文浪漫”的独特风格,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标杆人物。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本海

 

字/号:字木心,号一合

 

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5年2月

 

籍贯: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

 

职业: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核心特质:融合工科思维与人文情怀,擅长以传统文体书写时代主题,推动文化跨界传播

 

二、教育与职业背景

 

教育经历:大学文化背景,获渭南市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兼具工科精准思维与人文创作素养,为其跨界文化实践奠定双重学术基础。

 

职业方向:早年涉足工程技术领域,后聚焦文化创作与传播,深耕辞赋、诗词、歌词、散文等多元文体,同时主导文化活动策划与非遗传承项目,实现从“工程图纸”到“文化篇章”的跨界转型。

 

三、社会职务

 

1. 国际作家和作曲家协会联合会会员

 

2.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3.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4.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5.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强国》栏目组首批特聘高级智库专家(教授级高工)

 

6. 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总策划/总编

 

8.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海浪花文学艺术中心法人代表

 

四、主要成就与作品

 

(一)文学创作:以传统文体载时代新声

 

王本海在文学领域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尤其擅长赋体、诗词、楹联创作,独创“四维文化透视”模型(地理形胜—历史溯源—红色基因—当代图景),作品兼具古典风骨与现代气息。

 

1. 赋体文学:代表作《百城百赋百诗》系列,涵盖《开州赋》《重庆赋》《遵义赋》《延安赋》《井冈山赋》《中华赋》《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法治晨报赋》等。其中,《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以骈俪之笔勾勒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法治晨报赋》以“笔化龙泉之锷,纸成獬豸之裳”喻法治媒体锋芒,均发表于《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等权威平台,成为“以赋载道”的典范,评论家评论“一篇襄阳赋,半部中国史”。

 

2. 诗词创作:作品入选《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诗书画精品典藏卷》,获“功勋诗人”称号;2022年在《法治晨报》发表《七律·醉美故乡》《七律·观刘伯承铜像有感》《沁园春·八一节寄怀》《贺院线电影〈微山湖小八路〉拍摄圆满成功》等;2025年创作《满江红·九三阅兵》,前瞻性书写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况,获专业评论界高度认可;其七律《咏人民日报》《咏新华社》凝练媒体风骨,成为传统诗词现代转化的样本。

 

3. 楹联与散文:2025年建党节期间,遵义市诗词楹联协会为其对联作品推出专题版面;有声作品:散文《美丽乡村五通》、《故乡的炊烟》、诗词作品《赞普阳律师事务所及陈震、陈韩钦律师》、《贺遵义市红花岗区协会成功开通中华诗词子网站》、英文版《沁园春.赞刘新星》创作背景简介、《王本海题刘伯承元帅故居楹联鉴赏》、演讲稿《榜样之光--王本海为我们照亮逐梦征程》、人物对话《在铁轨与诗行间筑造文化桥梁--跨界大师王本海的创作人生》在燕赵有约官方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平台发布,著有地方传奇故事《鲤鱼劫——血色山河中的一尾神话》。

 

4. 学术编著:编著《巴渝王氏160字辈诗库暨巴渝王氏世系图》,以“诗文活化族谱”的创新形式,为家族文化与非遗传承提供实践方案、《研盘湾五行镇源记--木宅开基,石寨传脉,本辈承宗》、《歌曲创作黄金法则教案--写一首让大众共情传唱的“好歌”》。

 

(二)音乐创作:以旋律传递文化温度

 

作为高产音乐创作人,王本海累计创作原创歌曲200余首,坚持“歌词为魂、旋律为翼”,作品覆盖家国情怀、地域文化、榜样精神等主题,兼具传播度与思想性。

 

1. 代表作品:《祖国的霞光》(激昂抒发爱国情怀,成讴歌时代经典)、《这面旗帜》《穿过月亮的旅行》(呼应同名电影,以浪漫曲风编织情感梦境)、《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展现地域风光)、《非遗中国》(助力非遗传播)、《岳中之歌》《红岩朝露》(校园红歌)、《缅怀刘伯承元帅》《您从黄葛古道走来》(红色主题)今歌之约 (总第一百三十三期 · 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 主办)刊发、《研盘湾之歌》(家乡情怀)、《初心灿若霞》(聚焦公益榜样,从“帮老人擦霜”“给孩子递书”等小事切入,让榜样精神可感可学)、《思路海浪花文艺之歌》(凝聚文艺群体理想)。

 

2. 传播与荣誉:作品由贺筠筠等知名歌唱家演绎,入库全国KTV,登陆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主流平台;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金奖”、“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三)文化传播与实践:搭建传承与创新桥梁

 

王本海以“文化使者”身份,推动文化落地与跨界融合,主导多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1. 红色文化传承:2023年春节前夕,牵头联合全国知名钢笔画家张根和、开州书法家谭周文、贺启财(野神)、田小波等,向刘伯承同志故居捐赠11幅书画作品;主导“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诗词书画征文征集活动”,吸引全国创作者参与,收到2000余首诗词、11幅书画作品,经评审后多平台推广,推动红色文化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2. 跨界实践:2023年参演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饰演“专注读报的乘客”),拍摄结束后深夜3点结合片场感悟创作同名歌曲,实现“影视表演—音乐创作”无缝衔接;其作品及事迹获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晨报》《城市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2022年8月30日《法治晨报》以整版篇幅报道其诗歌创作成就。

 

3. 非遗与智库工作:作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探索非遗现代转化路径;担任《文化强国》栏目特聘高级智库专家,为文化建设提供专业建议;主导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工作,策划多项文化活动,推动“文艺服务大众”理念落地。

 

五、荣誉奖项

 

1. 1999-2009年度:国际中华诗歌总会“一级作家”

 

2. 2010年: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

 

3. 2019年:中国世纪大采风“德艺双馨艺术家”

 

4. 2019-2024年:遵义市红花岗区“优秀文艺工作者”

 

5. 2022年:“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

 

6. 2022年:“《大国·大家》优选工程杰出艺术家优选人才奖”

 

六、艺术特色与评价

 

(一)艺术特色

 

1. 文体创新:融合骈偶句式与时空对话,独创“赋体叙事诗”,打破传统赋体“辞藻堆砌”局限,让古典文体承载现代主题。

 

2. 主题挖掘:深度绑定地域文化与红色基因,擅长从“小场景”写“大主题”(如以“街灯”“递书”等细节传递时代精神),避免口号式表达。

 

3. 跨界融合:贯通文学、音乐、影视、非遗研究,形成“新古典主义”风格,实现“工科精准架构+人文情感表达”的独特统一。

 

(二)外界评价

 

1. 《文化强国》栏目组:“以赋载道,以歌咏志,其作兼具汉赋的鸿篇气象与现代文艺的传播力。”

 

2. 专业评论界:“词凝日月,曲动山河”,其个人经历体现“立本为基,汇海成澜”的文化追求,作品本质是“新时代的《山河社稷图》”,以地理为载体、历史为脉络、赋体为形式,完成中华文明基因的解码与现代化转译,在当代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七、参考资料

1. 《法治晨报》2022年8月30日专题报道、2025年9月3日相关作品报道

2. 《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人物及作品报道(含《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等)

3.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贵州诗联》《黔诗红韵》发表记录

4. 陕西省诗词学会官方网站发表记录

5. 中央新影《文化强国》栏目组专家库名录

6.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名录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中心公众号及莆田市海浪花文艺官网

8.遵义市红花岗区作协红城诗韵、红城联墨、巷口诗韵等公众号

9. 城市头条、网易新闻、VV音乐、今日头条及主流音乐平台作品收录与传播数据

10. 相关荣誉奖项官方公告及证书


王本海人物简历.原载《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http://www.peoplezixun.cn/renwen/2025/0903/31242.html 王本海人物简介《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

编辑于2025-11-29 03:32:04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2)
点赞支持佳作欣赏精彩纷呈评论推广宣传转发分享
9小时前
欣赏佳作点赞支持精彩评论
9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