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漫谈:诗心,栖于情感之脉
4 0 0


诗心,栖于情感之脉

作者·杜铁林(河北 廊坊)

 

诗歌,是文学凝练的结晶,亦是语言锻造的熔炉。它将万千心绪淬炼为精炼的文字,化作叩击心灵的永恒共鸣。

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之种子,唯深植于心田,方能绽放。如杜甫情至不能已之叹,写作实为不得不发的生命冲动。若无肺腑间的悲喜激荡,何来纸页上震颤灵魂的诗行?

诗中之,从不独存。它与相融,与共生,是诗人与世界最真诚的对白。我们执笔为诗,正是为内心潮汐寻找永恒的岸。只要情感真挚,能与万千心灵共振,诗便获得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在唐诗的苍穹下,杜甫以情感的厚重巍然屹立。他将时代动荡与个人悲欢熔铸一体。《月夜忆舍弟》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切肤之痛,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乱世之景相映,悲凉彻骨。这份情感的深度,在于将个人苦难升华为时代的沉重叹息,从而获得了永恒的普遍性。

真挚情感的疆域无垠。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轻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妙在以未来欢聚反衬此刻孤寂,时空折叠,情感迂回,尽显曲度之绵长,这亦是在想象中为情感寻找出口的精神跋涉,道尽思念中甜蜜与苦涩交织的复杂况味。

这份源自生活、安顿心灵的真挚,亦蕴于日常细微处。如拙作《七律·再咏牵牛花》:牵葛攀援逾短墙,紫缨垂露漱晨光。不贪上苑千畦润,独抱荆篱一径苍。诗中不贪”“独抱的取舍,莫嗤弱骨无钢脊,每向云崖奉异香的自信,正展现了情感的温度”——一种于平凡中发现诗意、于细微处践行持守的温柔力量。

回望诗史,李白则以赤子之心绽放情感的强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假雕饰,天然直抒,友情的深重如热浪扑面,其纯粹与灼热,具有瞬间点燃人心的力量。

情之所至,风格万千。从杜甫的沉郁、李商隐的婉转,到李白的奔放,各异的情感维度,如多棱之镜,映射出人类心灵所能抵达的广度与深度。

当生活涟漪轻抚心扉,或时代浪潮撞击胸膛,那份灵魂的悸动,便是诗情最初的萌芽。请珍视这生命与本真的相遇,以真诚文字为其塑形——因在一切技巧与形式之上,情感,是诗歌不灭的灵魂。唯那些跃动着情感脉搏的诗行,能如灯塔照亮一代代心灵,在岁月长河中,成为不朽。

 

作者简介:杜铁林,1943 年生,河北诗人,中国当代认证诗人作家。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河北省诗词协会香港诗词学会等多家诗词组织会员,中原诗词研究会骨干会员,半朵中文网高级专栏作家,诗坛百家文化研究院名誉副院长。多次获全国诗词大赛金奖一等奖,获评 CCTV 艺术传承人及 全国诗词百杰”“德艺双馨诗词家等称号,个人词条 杜铁林入编百度百科。

 


编辑于2025-11-28 23:41:19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认证
河北省 - 廊坊市
诗书为伴,学无止境,乐于攀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