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感恩有你——
致每一位与文字相遇的朋友
文/沈溪兴
当自己美篇平台的浏览量数字悄然突破200万,指尖划过屏幕的瞬间,竟生出几分恍惚。从中华军事网“闲情偶记”版块的首席版主“儒将”,到如今已是退休时段在美篇里自由自在笔耕,数十载业余的文字生涯,像一场漫长的行军,而每一位驻足阅读的网友,都是沿途最温暖的光。
还记得当年在军事网的日子,“儒将”这个笔名,藏着对文字与家国的双重热忱。那时的帖子里,有对军情的浅见,有对世界动态的评述,有对岁月的感怀,更有与天南海北的网友在评论区“煮酒论剑”的快意。作为首席版主,既要斟酌每一个字句的分量,也要珍惜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那些深夜里无论是针对突发新闻事件拟写快稿、或还是给予网友作者紧要咨询的及时回复,那些隔着屏幕的共鸣,让我明白:文字写作不限孤芳自赏,而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相待与倾述交流的桥梁。
遥想当年正壮汉时,文思活跃于全国各网络平台,往事历目涌现:
《舜网文学论坛》资深驻站作家; 《中国文学家园》特约评论员; 《福建南大门文艺网》分区版主;《诏安之窗》驻站作家;并全国各大网站如《新华网》、《凤凰军事网》、《新浪网》(新浪博客)、《中华网》、《互动中国》、《天涯论坛》、《中华散文网》、《文章阅读网》、《中国文学家园》、《大众论坛》、《江湖探索网》等等文学平台均辑有个人文学专集;在业余时间中,凡本人义务兼任负责大中小各型网络传媒文学版块,所服务之编辑审稿等项的管理,无不尽职尽责、持之以恒始守初衷。
峥嵘岁月既往矣,岁月如歌。步入退休之龄后,日子慢了下来,闲情而偶记,却反而更贴近文字的本真。断续趣味性在美篇发发旧稿也刷刷新帖,少了几分拘谨,多了几分随意。晨光里的随笔,晚风中的题记,效游庙宇中神来灵感的诗词歌赋怡然自得,若兴致勃发也挥毫涂鸦或弹琴悦耳;当然啦免不了老态龙钟,有时是对一碗热汤的感念,有时是对老照片的怅惘,有时总琢磨着孙辈的一句童言究真;另外,手机随身举手有视频。没想到这些细碎的日常,竟能被那么多人浏览、点赞与留评。有网友说“您的文字像邻家大叔的絮叨,暖到心里”,也有朋友留言“从您的字里,看到了生活该有的样子”,这些朴素的评价,比任何勋章都珍贵。
200万/人次的浏览量,数字背后是观众驻足的雅正。这其中,有从军事网一路追随而来的老伙计,你们的ID我依旧眼熟,每一次“沙发”的抢占,都是老朋友般的默契;也有美篇里新相识的朋友,你们的每一个点赞、每一条评论,都是对一个退休老头文字热情的最大肯定。我知道,这200万/人次浏览量里,有多少个清晨或深夜,你们放下手机里的喧嚣,愿意花几分钟读我的碎碎念;有多少个瞬间,你们从我的文字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份诚挚,是文字给予我最丰厚的馈赠。
常有人问,退休了不好好享清福,发这些东西图什么?其实很简单:一是自娱自乐,文字是最好的“解闷药”,把日子酿成文字,日子就有了滋味;二是自我激励,人老了最怕“躺平”,于闲日里写几笔,仿佛还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力量,证明“我还在思考,还在执著”;三是感恩遇见,每多一个阅读量,就像多了一位同行的伙伴,让俺这老头在今后有限征途上彰显不孤单。
200万/人次浏览量是一个节点,往后的日子,帖作不会停。或许文字会更平淡,或许题材会更琐碎,但那份对生活的热忱、对文字的敬畏,只会愈发纯粹。毕竟,能在岁月里留下几篇自己耕耘创作的心爱帖文,能在晚年有一群愿意读你文字的朋友,这本身就是相遇常乐的知足。
最后,想对每一位网友说:感谢你曾在我的文字里停留,感谢你用目光温暖过这些字句。愿大家悉知撰写本文心语回复鼓励,乃一个平凡老头此致敬礼之至挚至诚!
2025.8.3
(沈溪兴写于美篇平台发帖浏览量突破200万/人次之际)
美篇近日推荐的沈溪兴帖文,附录如下:(截图)